第13章
李玉当即,又看向秦鸣说道:“那《登西楼观寒山》又如何?”</p>
秦鸣闻言,笑了笑,反问道:“李兄登西楼能看到寒山吗?”</p>
李玉先是一愣,随后彻底服气了。</p>
这两位才子,前面一人为了作诗,凭空捏造,东拼西凑。</p>
寸竹不生的寒山,他也能坐在幽篁里。</p>
后面一人,同样很离谱。</p>
登西楼能看到的,是良田千亩,而寒山则是在邺城东边。</p>
这人要么方向感不好,要么就是从来没有登上城楼,观看过寒山。</p>
不过李玉觉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p>
没准后面一位才子,只是将方向记混了呢?</p>
李玉当即说道:“除开这个瑕疵,这首七言可还有其他问题?”</p>
“如果只是有这个瑕疵的话,在下认为瑕不掩瑜。”</p>
李玉是很喜欢这首七言的,秦鸣要是不能说出一个一二三,那秦鸣在她心中,仍旧是狂生。</p>
秦鸣原本不想和李玉较劲的,但对方偏要说什么瑕不掩瑜,那他就不能忍了。</p>
他淡淡说道:“这诗作的问题很多。”</p>
“其一,意象重复。‘耸翠’与‘碧空’,都有高渺之意。”</p>
“其二,对仗不够工整,通篇都找不出一个工工整整的对仗。”</p>
“其三,为赋新词强说愁,邺城距今不过数百载历史,何谈千古?”</p>
“其四,缺乏细节,直接说出千古兴亡的感慨。”</p>
“其五,这次作诗的主题是寒山,寒山并非接天连地的高山,物象与现实不符。”</p>
“其六,无论东城城头,还是西城城头,一眼看过去都是良田千亩。”</p>
“试问这良田千亩,如何能引发千古兴亡的感慨?难道耕种还能亡国不成?”</p>
“其......”</p>
秦鸣说到这里,摇了摇头,说道:“算了,不品评了,这等拙作,实在品评不了。”</p>
开玩笑,他可是品鉴千古名篇长大了。</p>
从小读的不是诗仙,就是诗圣的佳作。</p>
这些所谓才子的打油诗,让他来品鉴当然是马马虎虎了。</p>
李玉和她的丫鬟的面色,则是非常不好看。</p>
李玉此刻一脸复杂的看着秦鸣,一开始,她以为秦鸣真的在胡搅蛮缠。</p>
毕竟她自己觉得,这两首七言都很不错。</p>
就连长青书塾的刘大儒,也给出了甚佳的评价。</p>
但秦鸣的犀利锐评,还真的是一点毛病都没有。</p>
秦鸣说到的问题,在诗作里当真存在。</p>
更加气人的是,秦鸣点评是,脱口而出的一句“为赋新词强说愁”,都将今晚的两首七言佳作秒杀了!</p>
秦鸣不知道,李玉在想什么。</p>
否则他一定要告诉李玉,这很正常。</p>
因为那句名句,出自千古词龙之手。</p>
诗会上这些土鸡瓦狗,哪里能和词中之龙比较诗词造诣?</p>
不过李玉还是有些不服气,她承认,在点评诗作上,秦鸣是真正的行家里手。</p>
刘大儒三位,没准都不如他。</p>
但品鉴和创作,是两回事。</p>
秦鸣除非能够创作出,比这两首七言更好的诗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