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长公主却没有动作,仅冷眼看着闻今纾。</p>
这是自古流传的礼数,还要给他们奉猪肉等吃食,表明新妇入门,能遵长辈,代替长辈操持家务。</p>
长公主不配合,想必是心里有气。</p>
闻今纾不骄不躁,满眸诚恳的弯腰奉着贽,没有多说一句关于晚起的辩解。</p>
曾嬷嬷舍不得说世子错处,便轻声哄了两句长公主,说大喜日子怕不好闹的面子里子过不去。</p>
长公主才浅尝了一口。</p>
闻今纾感激的看了曾嬷嬷一眼,又端起猪肉奉与毅安侯和长公主。</p>
毅安侯吃了两口,笑道:“晗英早上不喜油腻,我替她尝了便罢。”</p>
“是。”</p>
闻今纾意外,前世听闻毅安侯同长公主琴瑟和鸣,感情深厚。</p>
如今一见,竟然不是传闻。</p>
可叹,毅安侯为大昭征战沙场,脊椎受了伤,不能骑马便退了下来。</p>
这场礼数完了。</p>
闻今纾又得跪到中央蒲团处,聆听长公主婆婆教诲。</p>
“旁的我多说无益,只告诉你,无论你之前教养如何,进了侯府,日后遵循我的规矩,今日你就迟了拜见,该罚!”长公主美眸发冷,语气斥责。</p>
毅安侯闻言说:“罚,该罚,便罚儿媳中午给晗英你做一顿膳食罢。”</p>
闻今纾听这话,心里感激,忙说:“儿媳听命。”</p>
她答这么快,长公主不好驳了侯爷面子,便有些生气。</p>
“景策呢,怎么不见人?”</p>
曾嬷嬷含混:“世子去了衙门,想是有些闹脾气。”</p>
长公主听见这句话,不着痕迹的看了闻今纾一眼,想起自家儿子那抵触婚姻的样子,也没道理再刁难儿媳。</p>
“退下吧。”长公主淡淡的说。</p>
闻今纾面色不露喜也不露哀,平平静静的行礼后说:“今纾告退。”</p>
长公主瞧她背影,挺直,不卑怯,倒也散了两分不喜。</p>
扭头对毅安侯说:“你惯会做老好人。”</p>
毅安侯轻咳一声,目光含笑对老妻说:“晗英,你啊就记得这今纾迟到了,何曾想起策儿没有接她入府,早上更没有带她来见公婆?”</p>
“闻今纾不过是小门户的女儿,我还要给她体谅吗?”长公主嘴硬。</p>
毅安侯拉过她的手,柔声哄:“好了,我知道你心里有愧疚,叫人去安抚安抚。”</p>
长公主嗔他一眼,扭头吩咐:“曾嬷嬷,你带东西去瞧瞧她。”</p>
回到院子的闻今纾,正沉吟着中午要做什么给长公主吃。</p>
就见流翠丧眉搭眼,便问:“小姐,你怎么不跟长公主说明迟到的缘由啊,白白受了冷遇。”</p>
闻今纾喝了口热茶,没说话。</p>
委屈不能当场发作,那只会失了效用。</p>
要不经意间的流露,能叫长公主动容,又不觉得恼怒。</p>
新晴去门口瞧见从闻家跟过来的几个婆子在嚼舌根子,有些恼火,更多的是庆幸。</p>
庆幸皆是一些没脑子的。</p>
“懒懒散散,当是来做佛爷的?”忽然院中响起一声斥骂。</p>
闻今纾眉毛一动,轻轻搁下茶碗。</p>
流翠过来扶她,迈步出去,来人竟然是曾嬷嬷。</p>
“嬷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