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你注意到没有,三起案件的死者,死亡时间分别是每月5号、15号、25号,都是槐树叶最茂盛的日子。而当年林月失踪是8月5号,明天——他看了眼手表,就是8月5号,整整三年。

    夜风掠过槐树,枝叶间传来类似孩童的笑声。林砚摸着口袋里的抗焦虑药,忽然想起解剖第一具尸体时,在死者眼睑内侧发现的细小划痕——那是用指甲刻的37,正是福利院领养儿童的数量。而现在,他数了数照片上的孩子,加上妹妹,正好三十七人。

    4

    影子迷宫

    市局档案室的日光灯在凌晨三点显得格外惨白,林砚盯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卷宗,太阳穴突突直跳。陈默递来一杯冷透的咖啡,视线落在他面前的时间轴上:

    1995年,晨星福利院扩建,三名工人死亡,工程暂停;

    2000年,福利院重新开放,开始大量领养儿童;

    2018年8月5日,林月失踪,现场遗留带M纽扣的风衣碎片;

    2023年7月5日,周明死亡,刺青藤蔓无叶;

    2023年7月15日,张建军死亡,藤蔓加一叶;

    2023年7月25日,李建国死亡,藤蔓加两叶;

    2023年8月5日,也就是今天,按照规律,第四起案件可能发生。

    三十七名领养儿童,十九人失踪,剩下的十八人,陈默敲了敲名单,我们找到了其中十五人,都在近半年内收到过匿名快递,里面是红绳和槐树叶。他推过一个物证袋,里面是片风干的槐叶,叶脉处用针刺着极小的数字,正是孩子当年的领养编号。

    data-faype=pay_tag>

    林砚的手指停在苏小满的名字上,编号37,是名单上最后一个孩子。资料显示她在2010年被领养,三个月后养父母死于车祸,从此下落不明。领养档案里贴着照片,小女孩穿着红色连衣裙,嘴角朱砂痣格外醒目——和妹妹失踪前穿的衣服,一模一样。

    监控查到了,陈默忽然调出一段录像,周明死前两小时,曾在便利店见过一个戴帽子的女人,她买了绳结同款的红绳。画面里,女人低头付钱,长发遮住侧脸,但在转身瞬间,颈侧闪过一片青黑色的印记,形状像片枯叶。

    林砚的呼吸骤然急促,那个印记,和照片里胎记男的胎记位置一模一样。他忽然想起暗格里的照片,胎记男身边总有个穿红裙的小女孩,而苏小满的领养档案里,记录着她有严重的应激障碍,会用指甲在皮肤上刻图案——和死者眼睑内侧的37,如出一辙。

    凌晨四点,暴雨再次倾盆。林砚站在妹妹失踪的后巷,手机屏幕亮着苏小满的资料:生于1995年7月,早产,母亲难产而死,父亲在福利院扩建事故中身亡,从小患有严重的皮肤划痕症。

    雨点打在墙面,当年的血画早已模糊,但林砚记得清楚,那是片扭曲的藤蔓,藤蔓末端有个37的数字。现在他终于明白,那不是血画,而是用指甲刻在墙上的,就像死者眼睑内侧的划痕——是苏小满,当年只有三岁的苏小满,亲眼看着父亲死在事故中,用稚嫩的指甲,在墙上刻下了复仇的印记。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是条匿名短信:第37片叶子,该落了。附带的定位是西郊废弃的纺织厂。林砚握紧车钥匙,后视镜里,自己眼底的红血丝像极了案发现场的红绳。他不知道,当他驱车驶向黑暗时,身后的槐树阴影里,有个穿红裙的身影正慢慢举起相机,镜头里倒映着他急促的背影。

    5

    槐园夜祭

    纺织厂的铁门虚掩着,铁锈混着雨水的气味扑面而来。林砚的手电筒光束扫过蛛网密布的走廊,墙面上用红漆画满了藤蔓,每片叶子上都写着一个名字——正是三十七名领养儿童的名单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槐藤谜影》简介 >《槐藤谜影》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