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耳的质地和状态,微调炖煮的时间。若银耳质地稍硬,她会适当延长小火慢炖的时长,让胶质能更充分地释放;要是银耳比较软糯,她就会提前几分钟关火,利用砂锅的余温继续焖煮。

    出锅前,她会取一小勺银耳羹尝味,根据甜度和口感,决定是否再加入少量冰糖进行微调。这份细致入微的用心,让每一碗从她手中诞生的雪梨银耳羹,都拥有无可挑剔的口感,成为食客们口中念念不忘的美味。

    2

    雪梨清甜

    雪梨:甄选鲜梨,清甜入魂

    雪梨的挑选,林悦同样用心。她首选赵州雪花梨,其果型端正、皮薄肉厚、汁多味甜。每次采购,她都会挨个轻拍梨身,通过声音判断其成熟度与水分含量,清脆声响、回音悠长的,才被收入囊中。若遇赵州雪花梨缺货,她会选用砀山酥梨等甜度高、肉质细腻的品种。在处理雪梨时,她手法娴熟,洗净、去皮、去核,一气呵成,将雪梨切成均匀的小块,大小适中,确保在炖煮过程中既能快速入味,又能保持完整形态,让每一口都能品尝到雪梨的清甜与脆爽。

    切好雪梨块后,林悦会将它们暂放在用山泉水调制的淡盐水中。这是她的独家小秘诀,盐水不仅能防止雪梨氧化变色,还能在细微之处提升雪梨的风味,使其清甜更加凸显。

    data-faype=pay_tag>

    在准备将雪梨加入银耳羹前,她会用漏勺小心翼翼地将雪梨块捞出,轻轻沥干表面的盐水。此时,她会再次审视每一块雪梨,就像一位挑剔的艺术家审视自己的作品。若发现有个别形状不规则或者稍大稍小的,她会迅速拿起刀具进行修整。

    当把雪梨块投入到已经炖煮得胶质浓稠的银耳汤中时,她会温柔地用勺子搅拌,让雪梨块与银耳汤完美融合。而后,她会重新盖上锅盖,调小火候,让雪梨在温暖的汤汁中慢慢释放自身的清甜。在这最后的炖煮过程中,她会微微俯下身,凑近锅盖边缘,仔细聆听锅内细微的咕嘟声,根据声音的节奏来判断炖煮的程度,确保雪梨既吸收了银耳汤的醇厚,又保留了自身的脆爽口感,为这道雪梨银耳羹呈上最完美的风味答卷。

    3

    冰糖点金

    冰糖:原味臻选,甜润点睛

    冰糖作为提味的关键,林悦也绝不将就。她摒弃廉价的工业冰糖,选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多晶冰糖。这种冰糖保留了甘蔗的天然风味,甜度温和,融化后能为雪梨银耳羹增添醇厚的甜蜜。她会仔细查看冰糖的色泽与质地,微黄透亮、结晶均匀的才是上乘之选。在炖煮后期,她根据食材分量与个人口味,精准把控冰糖的添加量,让其与银耳、雪梨完美融合,甜而不腻,恰到好处地点缀出羹汤的温润滋味。

    林悦总会准备一个小瓷碟,先取一小勺尚未加糖的羹汤,放在鼻尖轻嗅,感受食材本味的层次——银耳的醇厚、雪梨的清甜,还有淡淡水汽交织的清香。接着抿一小口,舌尖细细分辨其中的微妙平衡,再根据当天银耳的胶质浓度、雪梨的甜度,估算冰糖的用量。她从不用称量工具,仅凭多年经验便能精准拿捏,抓起冰糖的分量误差不超过半颗。

    当冰糖缓缓撒入锅中,她会手持木勺沿着砂锅内壁画圈搅拌,看着多晶冰糖在浓稠的羹汤中逐渐融化。这时,她会将火调至最小,让热量轻柔地包裹食材,避免糖分在高温下焦化。偶尔,她会用勺背舀起一勺羹汤,观察糖丝在勺边拉出的弧度——若糖丝细密绵长,说明甜度已足够;若汤汁仍显寡淡,则再添少许冰糖。

    炖煮尾声,林悦会熄灭炉火,却不急着揭开锅盖。她深知,让羹汤在余温中静置片刻,能让冰糖的甜、银耳的糯、雪梨的润进一步交融。待再次掀开锅盖,蒸腾的热气裹挟着馥郁甜香扑面而来,此时的羹汤色泽如琥珀般透亮,舀起一勺轻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匠守食材铸本真简介 >匠守食材铸本真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