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礼堂的灯光有些刺眼。李宇站在讲台上,手指轻轻敲击着笔记本电脑的空格键,幻灯片切换到下一页——那是他获得青年建筑师奖的作品,一座悬浮在湖面上的玻璃图书馆。
这座建筑最特别的地方不在于它的结构,而在于它与环境的对话。李宇的声音在麦克风里显得格外清晰,每一块玻璃的角度都经过精确计算,让阳光在四季不同时节以不同方式穿透空间...
台下坐满了建筑系的学生,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李宇熟悉的光芒——那种对未知领域的渴望与敬畏。五年前,他也曾是这些座位中的一员,仰望着讲台上的前辈们。
讲座结束后,系主任王教授热情地握住了他的手。李宇啊,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晚上校友聚会一定要来,不少老同学都想见见你这位新锐建筑师。
李宇本想婉拒,他不擅长这种社交场合,但王教授紧接着说:张如雪也会来,她现在可是建筑评论界的红人。
张如雪。这个名字让李宇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了。他记得那个总是坐在图书馆角落的学姐,记得她低头看书时垂落的发丝,记得她在大四毕业设计展上那番惊艳全场的建筑评论。
我会去的。他听见自己说。
校友聚会在学校附近的一家老式茶馆举行。李宇迟到了十分钟,推门进去时,里面已经坐了二十多人。他的目光几乎是本能地扫视全场,然后停在了靠窗的那个身影上。
张如雪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深蓝色长裙,头发比记忆中短了许多,利落地垂在耳下。她正专注地听旁边的人说话,时不时点头,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
李宇!这边!王教授大声招呼他。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门口,包括张如雪的。她的眼睛微微睁大,然后露出了一个真诚的笑容。
李学弟,当李宇走到她面前时,张如雪站起身伸出手,今天的讲座很精彩。
李宇握住她的手,触感温暖而干燥。张学姐过奖了,比起你的建筑评论,我的设计不过是小打小闹。
哈,你们这些设计师总是这样,张如雪笑着摇头,把最难的部分留给我们评论人来解释。
王教授插话道:如雪最近在策划一个古城改造项目,正需要像李宇这样有想法的年轻建筑师。
张如雪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李宇,你有兴趣吗是南方的一个明清古镇,当地政府想要在保护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他们几乎忘记了周围其他人的存在,沉浸在关于建筑理念的讨论中。李宇惊讶地发现,尽管多年未见,他们对建筑的看法竟如此契合——都崇尚与环境对话的设计,都反对过度商业化对古建筑的侵蚀。
团队下周有个初步会议,临走时,张如雪从包里拿出一张烫金名片递给他,如果你有时间...
我一定到。李宇接过名片,指尖不小心擦过她的手指,一阵微妙的电流似乎从接触点蔓延开来。
会议在一栋老式办公楼的小会议室举行。李宇提前十五分钟到达,却发现张如雪已经在里面布置文件了。
早。她抬头微笑,咖啡在那边,自己倒。
李宇倒了杯咖啡,走到她身边看桌上的图纸。这是古镇的原始布局
嗯,我上个月实地考察时画的草图。张如雪的手指在纸面上滑动,你看这条主街,两边的建筑虽然破旧,但整体格局保存完好...
会议室的门再次打开,一个熟悉的声音让李宇猛地抬头。
抱歉,我迟到了吗
站在门口的女人穿着剪裁精致的米色套装,长发微卷披在肩上,妆容精致。李宇的呼吸一滞——楚汐颜,他的大学初恋。
汐颜!张如雪迎上去,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