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的手机上已经收到了王老师发来的论文链接和几篇相关资料。我的脑海中像是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我直奔图书馆,找了个安静角落,开始钻研图神经网络的相关资料。越读越兴奋,这个新的方向简直是为我的项目量身定做的!
三天三夜,我几乎没合眼。我彻底重构了算法,将图神经网络与我原来的自适应模型结合起来。
当我最终启动程序进行测试时,手心冒汗,心跳加速。
运行成功。准确率:92.7%
屏幕上的数字让我瞪大了眼睛。我不敢相信,又连续测试了三次,结果都稳定在92%以上。
成功了…
我伸手捂住嘴,不让自己尖叫出声。这个准确率远超我的预期,甚至比赵昊明团队公开讨论的目标值还要高出近10个百分点!
那一刻的成就感比之前所有的委屈加起来还要强烈。我的方案浴火重生,不仅突破了瓶颈,还实现了质的飞跃。
手机震动起来,是陈雯发来的消息:许念,听说赵昊明他们的方案已经通过省级初审了。你还好吗
我看着屏幕上稳定运行的程序,嘴角微微上扬。
比他们想象的要好。我轻声回复,然后开始准备提交材料的最后整理工作。
屏幕上的进度条缓缓前进,这次,没有人能阻止我了。
04
决战之巅
我睡了不到四个小时就爬起来了。脑袋还是昏沉沉的,但心里却亮堂得很。昨晚修改方案到凌晨三点,却一点也不后悔——我的作品终于完成了。
妈,我出门了!我背上装着电脑和作品的背包,匆匆和妈妈道别。
许念,吃了早饭再——她的话还没说完,我已经冲出了家门。
高铁站人流涌动。我独自一人站在检票口,看着周围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参赛选手们。他们有说有笑,互相鼓励打气,而我只有自己。
下一站,全国科技竞赛。我深吸一口气,捏紧了手中的车票。这一路,我走得孤独,却也无比坚定。
高铁上,我又一次检查了我的参赛作品。这套AI优化算法凝聚了我近一个月的心血,从最初的混乱思路到现在的完整方案,每一行代码都是我咬牙坚持下来的成果。
还有什么遗漏的吗我一边翻看材料一边自言自语。最终确认无误后,我靠在座椅上,任由疲惫席卷全身。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仿佛我这段时间的经历一般——痛苦而漫长,却又充满希望。
我到达赛场时,会场已经人声鼎沸。各校参赛团队穿着统一的队服,有的甚至带着横幅和加油牌。他们像一个个小型军团,气势汹汹地占据着展厅各个角落。
东林大学的展位在F区,请问你是哪个学校的一位工作人员拦住了我。
我…我是许城大学的。我有些怯生生地回答。
你们团队其他成员呢
没有其他成员,就我一个人。
工作人员愣了一下,上下打量了我一番,嘴角勾起一丝奇怪的笑意:个人参赛挺…特别的。C区最后一个展位是你的。
我跟着指引找到了自己的展位——就一张简单的桌子和两把椅子,与周围队伍搭建的小型实验室般的展台形成鲜明对比。
看那边,真的是一个人参赛诶。
她怎么想的这种比赛单打独斗怎么可能赢
估计是凑数的吧,给自己简历上添一笔。
各种窃窃私语不断传入我耳中。我调整了一下表情,装作没听见,专心地布置我的展位。
正当我摆放设备时,一阵熟悉的笑声从背后传来。我头都没回就知道是谁。
哟,许念,你真来了啊赵昊明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