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么时候关门啊,丢死人了。
别慌。系主任李教授把茶杯推过来,龙井在玻璃杯中舒展开来,教育部规定,高校必须设置勤工俭学岗位,你们可以去竞标。老人从抽屉里拿出份文件,《南京财经大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上个月学校刚更新的,新增‘校园服务创新岗’。林远的手指划过纸页,目光停在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商业服务规范化管理那行字上,忽然想起陈立说过的话:商业世界里,规则是用来打破的,也是用来利用的。
竞标会在周三下午举行。林远站在讲台上,身后的PPT展示着南苑生活圈的数据:日均207单快递代取,二手书交易转化率38%,注册用户2145人。我们申请承包校园快递代取和旧书回收业务,按单给学校缴纳管理费,同时提供20个勤工俭学岗位。他看见台下坐着刘建国,正和张主任交头接耳,掌心沁出冷汗。
我想问个问题。提问的是校团委老师,如果美团进来,你们怎么竞争林远想起在图书馆查的资料,2015年美团正大力推广校园业务,但苏北高校还是空白。我们更懂学生需求。他点开下一页PPT,比如,我们会记录每个用户的教材使用周期,毕业前三个月自动提醒回收,这是美团做不到的。
掌声响起时,林远看见人群里闪过道白色身影——扎马尾的女生穿着白衬衫,抱着文件夹冲他微笑。后来他知道,那是学生会副主席林小夏,大二市场营销系,保研去向是北京大学。
四、悬而未决的局
十月的南京秋意渐浓,林远站在驿站门口,看着胸前的校园服务志愿者工作证,忽然有种不真实感。母亲寄来的包裹里有袋新炒的瓜子,附了张字条:晴晴说你爱吃,别省钱,多买件毛衣。他摸出裤兜里的银行卡,余额显示8765元——这是首月盈利,除去给陈立的技术分成和勤工俭学工资,净赚8000块。
林远!林小夏骑着自行车停在路边,车筐里装着两本《消费者行为学》,这是我用过的教材,你看看能不能上架。夕阳把她的影子拉长,罩在少年身上,像层温柔的茧。林远接过书,指尖触到扉页上的签名,林小夏三个字写得刚劲有力,末尾的勾挑得很高,像只想要展翅的鸟。
深夜的宿舍里,陈立盯着电脑屏幕突然喊起来,快看!美团在南京高校推‘校园跑腿’了,首单免费!林远凑近,看见APP界面上跳动的红色数字,心跳陡然加速。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他想起白天在食堂看见的场景:刘建国正和美团的人吃饭,两人碰杯时脸上都带着笑。
母亲的电话在这时打进来,背景音里有熟悉的算盘声。小远,今天李叔来收账了,我跟他说你在学校做大事呢。王秀兰的声音里带着骄傲,他女儿今年高考,说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创业。林远握着手机,喉咙发紧,忽然听见楼下有人喊他名字。
推窗望去,驿站门口站着个穿黑风衣的男人,正抬头抽烟。路灯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像柄出鞘的刀。陈立凑过来,镜片反光,那是刘建国的侄子,听说在镇上混社会。烟头明灭间,男人对着楼上竖起中指,嘴角勾起轻蔑的笑。
林远转身翻开账本,在新的一页写下:美团入局,竞争对手升级。窗外起风了,梧桐叶扑簌簌地落,像极了县城粮油店每年深秋都会漏风的窗户——有些关卡,终究避无可避。他摸出母亲寄来的瓜子,咬开一粒,咸香混着轻微的焦味在舌尖散开,那是生活的底色,也是破局的起点。
第二章
职场猎人的生存课
一、抉择时刻的齿轮声
2017年3月,南京的梧桐开始飘絮。林远站在保研公示栏前,指尖划过市场营销专业拟录取名单,林小夏的名字排在第一位,后面跟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他摸出西装内袋的苏宁offer,烫金的市场部管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