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突破方向吗
李伟的脸瞬间涨红了。
他这段时间光顾着讨好林薇,对具体的技术细节根本没怎么关注。被我突然问到,顿时卡壳,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
林薇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她大概没想到我会直接在会议上发难,而且问的问题如此专业刁钻。
技术细节固然重要,林薇很快调整过来,但团队管理和协调能力同样关键。李伟在这方面……
林副总,我再次打断她,这次语气带上了一丝锐利,新公司是以技术为核心驱动的。如果连技术方向都把握不住,再好的管理能力又有什么用难道我们要让一个连‘发动机’都不懂的人,来开一辆‘跑车’吗
我的比喻虽然简单,却很形象。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低低的认同声。
赵总也适时开口:林副总,陈哲说得有道理。技术团队的负责人,技术能力必须过硬。我看这样,先让陈哲负责技术框架的搭建和核心人员的招聘,李伟可以作为副手,协助管理和流程方面的工作。你看如何
赵总这是在打圆场,各退一步。
林薇眼神闪烁了几下,最终点了点头:可以。那就按赵总说的办。
她深深地看了我一眼,那眼神里,带着一丝冷意和审视。
我知道,这次交锋,我虽然占了上风,但也彻底把她得罪了。
会议结束后,李伟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快步追上林薇,两人低声说着什么,一起离开了。
我并不在意。
既然已经撕破脸,那就没什么好顾忌的。
想要在新公司站稳脚跟,甚至更进一步,光靠赵总的支持是不够的。我必须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和实力,让所有人都知道,我陈哲,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
第八章
暗流
担任技术团队负责人后,我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筛选简历,面试候选人,搭建技术框架,规划研发路线……
我利用重生的信息优势,精准地找到了几位在上一世该领域颇有建树的技术大牛。他们中有的当时还未崭露头角,有的正对现有工作不满。我亲自上门拜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开出了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和期权。
效果显著。
不到一个月,一支由行业顶尖人才组成的核心技术团队雏形初现。
赵总对我的工作效率和成果非常满意,在公司高层会议上多次表扬。
这无疑让林薇和李伟更加难堪。
李伟作为我的副手,名义上协助管理,实际上却处处给我使绊子。
他利用自己对公司流程熟悉的优势,故意拖延审批,卡资源,或者在背后散布一些不利于我的言论,试图干扰团队的组建和研发进度。
比如,我申请一批进口的实验设备,他以预算超标、流程不合规为由,压了好几天。等我找到赵总协调下来,却错过了最佳的采购时机。
再比如,我招聘一位关键的技术专家,需要特批薪资。李伟在人事那边嚼舌根,说我任人唯亲,破坏薪酬体系,导致审批流程异常缓慢,差点让人才流失。
这些小动作虽然恶心,但都被我一一化解了。
我直接向赵总汇报,拿出充足的证据和理由,争取支持。同时,我也开始在团队内部建立自己的威信,将核心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林薇则采取了更隐蔽的方式。
她不再明着跟我作对,而是利用职权,开始插手新公司的其他业务部门,比如市场、销售、财务等,安插自己的人手,培植势力。
她似乎想通过掌控公司的运营命脉,来架空我和赵总的技术主导权。
我敏锐地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