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谋。
我需要药材,更需要一个能名正言顺接触萧煜饮食汤药的机会。
机会,在我刻意的等待下,终于来了。
一日,伺候萧煜用药的小太监手一抖,滚烫的药汁洒了大半,溅到了萧煜的衣袍上。
小太监吓得魂飞魄散,立刻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
萧煜本就因疼痛而心情恶劣,眼中瞬间迸发出骇人的戾气。
就在他即将发作之际,我端着一碗刚熬好的安神汤(实则是我用偷偷积攒的、有限的几种安神助眠的普通药材调配的,能略微缓解他因剧痛而紧绷的神经)恰好路过,连忙放下汤碗,也跟着跪下:殿下息怒!奴才毛手毛脚,惊扰了殿下!臣妾……臣妾再去为殿下熬一碗便是!
萧煜冰冷的目光扫过我,带着审视和浓浓的怀疑。
但我脸上只有惶恐和卑微,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一个试图讨好却笨手笨脚的庶女形象。
你会熬药
他声音嘶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在家中……曾帮母亲熬过一些调理身体的汤药……只懂些皮毛,不敢在殿下面前献丑。
我低着头,声音细若蚊蝇,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讲出。
他沉默了片刻,或许是剧烈的疼痛让他无力深究,或许是觉得我一个卑微庶女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最终只是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去吧。
这是一个微小的突破口,却至关重要。
我借着调理身体、安神补气的名义,开始小心翼翼地介入萧煜的饮食汤药。
我不敢直接用猛药,那太过冒险。
我利用《百草注疏》中医食同源的知识,在日常的汤羹、茶水中,极其隐蔽地加入一些能温和化解毒性、固本培元的常见药材。
这些药材用量极微,气味也被其他食材掩盖,不会引起任何怀疑,效果也极其缓慢,但水滴石穿,聊胜于无。
同时,我开始留意王太医的药方。
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萧煜用过王太医的药后,夜间咳嗽似乎加剧了些。
我便在他下一次开方时,借着送茶的机会,偶然提及。
殿下近来似乎夜咳,臣妾记得家中有本杂书提过,XX(王太医方中一味药)似乎有些燥性,与那XX(我加入饮食中的某种温和食材)放在一起,会不会……
王太医起初嗤之以鼻,眼神轻蔑。
但恰好那几日,萧煜因为某些外部刺激(比如听到了不利的传闻)心情极差,导致毒性反应略有加剧。
王太医为了免责,也或许是被我说中了某些他自己都没注意到的细微药性冲突,竟真的在那一味药上略作了调整。
又有一次,我发现萧煜在服用某种汤剂后,皮肤上隐约出现细小的红疹。
我便担忧地向萧煜身边伺候的老嬷嬷提及,说自己似乎对某种常见的食材(恰是王太医方中某味辅药的近似物)有些过敏反应,症状相似。
老嬷嬷将话传给了王太医。
王太医虽不信我,但为了避免太子身上出现任何意外,还是将那味辅药换成了更稳妥的。
几次三番下来,王太医看我的眼神多了几分惊疑和警惕,虽然依旧防备,但不再像最初那般完全无视。
萧煜本人似乎也察觉到,在我介入后,他虽然依旧痛苦,但某些细微的不适感似乎减轻了那么一丝丝。
他没有明说,但也没有再阻止我熬汤送水。
我还需要获取更稀有、更关键的药材。
东宫的药房管理严格,凭我现在的身份和境况,根本无法靠近。
我的目光投向了那个经常被其他太监欺负、总是躲在角落里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