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秦国割让土地的诱惑所吸引,另一方面又担心此举会破坏与赵魏的关系,陷入秦国的圈套。楚国的态度再次成为决定联盟命运的关键因素,整个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各方势力都在等待着楚国的最终抉择。

    八、苏秦后人,游说各国

    在这风云变幻的关键时刻,一个年轻人出现在了战国的舞台上。他叫苏厉,是苏秦的后人。苏厉自幼饱读诗书,对纵横之术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看到赵国和魏国为了对抗秦国而苦苦挣扎,楚国又在观望犹豫,深感天下局势的危急。于是,他决定效仿先祖苏秦,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游说各国,促成抗秦联盟。

    苏厉首先来到了楚国。他见到楚考烈王后,行了大礼,然后说道:大王,如今秦国势力膨胀,野心勃勃,妄图吞并天下。赵国和魏国虽在长平之战后实力受损,但他们抵抗秦国的决心坚定不移。若楚国能与赵魏结盟,共同抗秦,必能遏制秦国的扩张。秦国此次提出割让巴、蜀之地,看似是对楚国的恩赐,实则是阴谋。一旦楚国接受,便会陷入秦国的圈套,成为秦国分化联盟的棋子。秦国的野心永无止境,待其消灭赵魏后,下一个目标必然是楚国。大王若能以天下大义为重,与赵魏携手,必能成就一番霸业。

    楚考烈王听了苏厉的话,心中有所触动,但仍未下定决心。苏厉见状,又列举了楚国历史上的辉煌战绩,以及与赵国、魏国联合抗秦的诸多好处,从战略、道义等多个方面进行劝说。

    离开楚离开楚国后,苏厉又马不停蹄地来到魏国。他对魏安釐王说道:大王,赵国与魏国结盟,此乃明智之举。但楚国的态度至关重要,若楚国不加入联盟,仅凭赵魏之力,难以与秦国抗衡。楚国之所以犹豫,是因为对联盟的信心不足。大王应与赵国一起,向楚国展示我们抗秦的决心和实力,消除楚国的顾虑。同时,我们三国应制定详细的战略计划,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利益分配,让楚国看到联盟的可行性。

    魏安釐王听取了苏厉的建议,立刻与赵国沟通,准备共同派使者前往楚国,再次劝说楚国加入联盟。苏厉则继续前往赵国,向赵王阐述了他的计划,并鼓励赵王坚定信心,积极争取楚国的支持。

    苏厉的游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各国之间的关系因他的出现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抗秦联盟的前景似乎又多了一丝希望。然而,楚国最终是否会加入联盟,赵国、魏国与楚国能否齐心协力对抗秦国,一切都还是未知数,战国的局势依旧充满了变数。

    九、楚国抉择,联盟成型

    苏厉的一番奔走游说,在各国之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楚国朝堂之上,对于是否加入赵魏联盟的讨论愈发激烈。春申君黄歇抓住苏厉带来的观点,再次向楚考烈王进谏:大王,苏厉所言极是。秦国虎狼之心,路人皆知。若我们贪图眼前小利,拒绝与赵魏结盟,待秦国逐个击破赵魏,楚国将孤立无援,危在旦夕。如今赵魏皆有诚意,且已在为联盟积极谋划,我们不应错失这个机会。

    此时,楚国国内一些有识之士也纷纷站出来,支持与赵魏结盟。他们指出,楚国若能与赵魏联合,不仅能遏制秦国的扩张,还能在战后重新划分天下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楚国的百姓们听闻赵魏抗秦的决心,也对结盟表示支持,他们渴望和平,不愿看到秦国的铁骑践踏楚国的土地。

    在多方压力和劝说下,楚考烈王终于做出了决定。他召集大臣们,宣布楚国将加入赵魏联盟,共同对抗秦国。这一消息传出,赵国和魏国的百姓们欢呼雀跃,仿佛看到了战胜秦国的希望。

    赵、魏、楚三国迅速派出使者,齐聚一堂,商讨联盟的具体事宜。他们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明确了各国在战争中的职责。赵国因在长平之战后兵力受损,主要负责防守边境,利用地形优势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战国风云:长平悲歌简介 >战国风云:长平悲歌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