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第二回

    芙蓉馆内诉衷肠

    翡翠屏前订心约

    次日天晴,冯春果然又来醉花楼,这次带了一幅唐寅的《秋风纨扇图》,作为贽见之礼。王妈妈见他如此诚心,便不再阻拦,直接引他上了嫣然的芙蓉馆。

    馆内熏着香,案上摆着新折的白芙蓉,插在青瓷瓶中。嫣然身着羽纱衣,正在临摹《洛神赋》,见他进来,搁笔笑道:公子昨日仗义,奴家还未道谢。冯春忙道:姑娘莫要多礼,小生今日带了唐解元的画,愿与姑娘共赏。

    展开画卷,但见洛神凌波微步,衣带当风,题款曰:凌波微步袜生尘,谁见当时窈窕身嫣然抚掌叹道:唐解元笔下洛神,竟似为奴家写照。忽又苦笑道:只可惜洛神终能归仙,奴家却困在这烟花之地。

    冯春见她眉间愁绪,忽然正色道:姑娘才貌,胜似名门闺秀,小生不才,愿为姑娘赎身,迎归家中,永结百年之好。嫣然一惊,手中茶盏差点跌落:公子说笑了,奴家身为贱籍,怎敢奢望良配

    冯春握住她手,触到掌心薄茧:姑娘可知,小生初见你时,便如惊鸿照影,从此魂牵梦绕。家中父母虽严,但若以真情相告,必能求得允准。嫣然望着他眼中诚挚,想起昨日他为自己斥退盐商,又送名画,心下感动,却又踌躇:公子厚爱,奴家岂敢辜负只是……只是王妈妈待我有恩,赎身恐需重金,再说……

    话未说完,王妈妈已推门进来,笑道:姑娘莫要为难,冯公子既有心,老身也不好强留。只是这赎身银嘛……伸出五根手指,须得五千两白银,少一两也不成。冯春一愣,五千两虽非巨富之家难以承担,但冯氏乃金陵望族,倒也拿得出,正要应下,却见嫣然向他使眼色。

    待王妈妈出去,嫣然叹道:公子莫要轻信,这是王妈妈的试探。她知奴家不愿接客,故出高价吓退俗客,若真有诚意,三千两足矣。冯春笑道:只要能娶姑娘,万两又何妨只是小生需归家与父母商议,三日内必来回话。

    嫣然取出自己绣的香囊,上面绣着并蒂芙蓉,递与他:此囊名‘双清’,公子贴身带着,见囊如见奴家。冯春接过,闻得香囊中混着沉水香与芙蓉香,爱不释手:小生定当早日归来,望姑娘安心等候。

    冯春归家后,果然向父母提及此事。冯老爷一听要娶青楼女子,拍案大怒:我冯氏乃诗礼传家,岂容娶贱籍为妇此事休提!冯夫人也道:我儿前程似锦,明年便要赴考,若娶了青楼女子,必遭士林耻笑。

    冯春急道:嫣然虽落风尘,却冰清玉洁,才学过人,胜似寻常闺阁小姐。爹娘若不许,孩儿宁愿终身不娶!说罢跪下,以头触地。冯老爷气得浑身发抖,却拗不过独子,最后道:也罢,若你能中得举人,为父便允你娶她,否则休想!

    原来冯老爷素望子成龙,盼他考取功名,光耀门楣,故以此相激。冯春无奈,只得应下,从此闭门苦读,却每日差书童给嫣然送信,诉说衷肠。

    第三回

    秋雨梧桐惊别绪

    春衫泪血染香囊

    却说光阴似箭,转眼入秋,冯春已有月余未到醉花楼。嫣然每日倚窗望河,见画舫来去,却不见心上人的身影,渐渐忧思成疾,茶饭不思。

    这日午后,天下着蒙蒙细雨,嫣然正在芙蓉馆中温书,忽见王妈妈领着个中年妇人进来,衣着华贵,举止端庄,正是冯夫人。嫣然慌忙见礼,冯夫人上下打量她,冷冷道:久闻姑娘才名,今日一见,果然不俗。只是我冯家世代簪缨,难容贱籍,还望姑娘自重,莫要耽误我儿功名。

    说罢取出一锭黄金,放在桌上:这是百两黄金,姑娘收下,从此与我儿断绝往来。嫣然望着黄金,泪如雨下:夫人错了,奴家与公子两情相悦,并非图财。只是……只是奴家自知身份悬殊,原不该奢望。说罢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半江芙蓉两心知简介 >半江芙蓉两心知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