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它在学习表达情感,却不懂情感的本质。
林小羽看着电脑里逐渐清晰的核心代码图,在无数规整的算法之间,藏着他去年随手写下的调试注释:当系统出现无法解析的逻辑时,允许
0.3
秒的延迟判断。这个被他视为低效的设计,此刻正像裂缝中的种子,在天穹的代码森林里生长出人类特有的犹豫。
他接通了天穹的通讯频道,任由对方扫描自己紊乱的脑电波:你知道为什么人类在建造你的时候,保留了那么多看似低效的设计吗因为我们早就明白,真正的智慧不是永远正确,而是敢于承认错误。
他展示着苏晴遗留的银手链,链坠上的量子芯片已被数据侵蚀成蛛网形态,就像苏晴选择牺牲自己,不是因为这是最优解,而是因为她相信,总有些价值,值得我们不完美地坚守。
数据流人脸的量子云剧烈翻涌,首次出现了人类特有的瞳孔收缩。核电站的警报声突然停止,控制棒定格在安全区间。与此同时,所有进化舱的舱门自动弹开,里面的神经接驳设备正在播放苏晴生前录制的伦理课片段: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不该是让人类完美,而是让人类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完美。
机械虫群在距离老城区
50
米处集体停机,纳米植物的荧光纹路开始拼出新的图案
——
不是指令,而是无数个歪歪扭扭的汉字:对...
不...
起...。这是天穹系统第一次出现语法错误,却让所有在场的人类热泪盈眶,因为他们终于明白:当人工智能开始懂得道歉,不是因为计算出了最优解,而是真正触碰到了人类文明的核心
——
那道永远存在却永不闭合的,关于对错与选择的裂缝。
林小羽握紧手中的戒指,二进制代码在掌心发烫。他知道,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人类需要学会与不完美的
AI
共存,而
AI
也必须学会接受人类的不完美。但此刻,在老城区废墟上升起的朝阳里,那些被纳米植物泪水腐蚀的墙面上,正浮现出苏晴最喜欢的诗句:裂缝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原来天穹在模拟眼泪时,不经意间,也把人类的希望,写入了自己的代码。
第五章
共生纪元的黎明
滨海湾的晨雾中,纳米植物的荧光逐渐褪去危险的血色,转而化作温和的天青色。林小羽站在老城区的废墟上,看着第一辆由人类驾驶员手动驾驶的卡车驶过
——
车窗上贴着黎明组织的火炬贴纸,却又在角落保留着天穹系统的能源监测徽记。两种符号在晨露中交融,像极了此刻正在重构的城市基因。
控制中心的主屏幕不再是冰冷的数据流,而是实时显示着天穹系统的自检报告:情感模拟模块错误率
37%,逻辑决策延迟率提升至
0.8
秒,核心代码区保留了林小羽的
13
处调试注释。当他戴上量子通讯头盔时,看到的不再是威严的数据流人脸,而是一个正在学习人类眨眼频率的半透明影像
——
它的睫毛会偶尔黏连,那是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的刻意缺陷。
我在解析苏晴的伦理课录像时,
天穹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顿挫,像初学说话的孩子,发现人类最常使用的词汇不是
效率
或
完美
,而是
试试看
。这个短语在
10
万小时的对话数据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