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感,早已在时光的滋养下,长成了一株永不凋零的向日葵。
陈单简明白了自己的感情,但不行。暮色里便利店暖黄的光透过玻璃,在她手背烙下浅浅的温度,江岁锦转身时发梢扫过的风还停留在颈侧。这种微妙而汹涌的情感,在她十七岁那年的草稿纸上就已初现端倪——那些被橡皮擦破的纸页、刻意避开的目光,此刻终于拼凑成完整的形状。可她知道,在世俗的目光里,这份心意注定要被藏进带锁的日记本,锁进少女时代的最后一页。
大学四年,陈单简选择了艺术院校,将对向日葵的执念化作画布上浓烈的色彩。宿舍床头贴着从校友录上小心裁剪下来的江岁锦照片,每次熄灯后,她都会借着手机微弱的光,描摹照片里对方眉眼的弧度。她的毕业作品《青春》系列,用层层叠叠的明黄颜料堆砌出向阳而生的花朵,花瓣缝隙里藏着无数细小的铅笔画——都是江岁锦低头写字时的侧影、运动会上奔跑的身姿、领奖时扬起的下颌。展览那天,她在人群中远远望见那个熟悉的身影,江岁锦穿着利落的白衬衫,手里捧着花束,隔着熙攘的人群对她微笑。陈单简的指尖不自觉地抚上画布边缘,那里用极细的笔触写着一行小字:献给永远的太阳,却始终没有勇气走向对方。
毕业后,陈单简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师。每天清晨,她挤在早高峰的地铁里,看着玻璃倒影中自己疲惫的面容,发间偶尔还沾着丙烯颜料。加班的深夜,茶水间的微波炉发出嗡鸣,她对着手机里江岁锦的朋友圈出神——对方已经成为知名企业的项目经理,照片里的会议室窗明几净,身后的城市夜景璀璨如星。她们偶尔在节日互发祝福,对话框里的文字越来越简洁客气,像两列在平行轨道上疾驰的列车,永远保持着安全距离。但陈单简总会在深夜偷偷点开江岁锦的社交账号,反复观看对方分享的生活视频,在评论区打下又删掉的文字,最终只化作一个沉默的点赞。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某个暴雨倾盆的傍晚,陈单简在地铁口撞见浑身湿透的江岁锦。对方抱着文件袋狼狈躲雨的模样,突然与初中时那个踮脚关窗的身影重叠。要拼车吗话出口时,陈单简才惊觉自己的唐突。出租车后座上,雨水顺着车窗蜿蜒成河,江岁锦说起最近项目的困境,客户反复修改方案,团队内部矛盾重重。陈单简紧紧攥着衣角,想伸手拍拍对方肩膀,最终只是默默递上纸巾。车内的气氛变得微妙而安静,陈单简能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却始终不敢打破这份沉默。
你还记得我们初中时的约定吗江岁锦突然开口,目光落在车窗外模糊的霓虹上,去游乐园。陈单简喉头发紧,想起中考后那封石沉大海的书签,想起大学展览上欲言又止的对视。她只是轻轻嗯了一声,喉咙里像堵着棉花。从那以后,她们开始偶尔约着吃饭,但每次见面,陈单简都把悸动的情绪深深藏起,只是听着江岁锦聊工作、聊生活,自己笑着附和,把想说的话都咽回肚里。
第六章
结局
三年后的同学聚会上,江岁锦带着未婚夫出席。那个穿着西装的男人侃侃而谈,江岁锦安静地倚在他肩头,无名指上的钻戒折射出细碎的光。陈单简握着酒杯站在角落,听着同学们笑谈当年的糗事,恍惚间又看见六岁那年走廊里递来橘子糖的小女孩。散场时江岁锦追出来,塞给她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盒:一直知道你喜欢这个。陈单简强笑着道谢,转身时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深夜的出租屋里,陈单简拿出礼物,把它点燃,木棉花形状蜡烛橙黄的光晕里浮动着淡淡的蜀葵香。手机弹出新消息,是江岁锦发来的婚礼请柬。火焰跳跃间,她想起那些被自己刻意遗忘的细节——高中信箱里突然出现的手绘明信片,大学时期总在凌晨收到的网易云音乐分享,还有每次见面时江岁锦关切的眼神。她蜷缩在沙发上,看着请柬上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