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电监护仪的警报声像把生锈的锯子切割着空气。她将物证袋塞进我怀里,塑料膜上还凝着冷库特有的白霜。
医疗档案比监控更有说服力。她摘下口罩,下唇有排细小的齿痕,苏明过去三年开具的氟西汀处方,与你的创作周期完全同步。
我触到袋中病历的钢印,忽然明白她银灰发梢为何总染着油墨香——那些我在古籍区写废的稿纸,原来都被她收进特藏库的恒温柜。此刻她护士表跳动的秒针,正与抢救室心电监护仪保持着诡异同频。
走廊爆发出器具翻倒的巨响,经纪人尖利的嗓音穿透自动门:他用的是化名!精神科记录不能作为...
话音被突如其来的灭火警报截断,天花板喷淋系统启动时,我护着物证袋退到安全出口。
冷水顺着后颈流进衣领,手机在防水袋里疯狂震动。星云网的热搜正在刷新:创作时间轴
法医鉴定的词条后跟着爆字,点进去是某位技术博主制作的比对视频——苏明电脑日志的时间码,与我留在图书馆的咖啡渍形成同心圆纹路。
沈南星甩开湿漉漉的刘海,钥匙串上铜制的图书馆馆徽在墙面擦出火花。当我们从急诊室后门走进七月正午的烈日下,她影子边缘蒸腾的热浪里,浮现出无数个曾在古籍区熬夜补书的夜晚。
当我们从急诊室后门走进七月正午的烈日下,她影子边缘蒸腾的热浪里,浮现出无数个曾在古籍区熬夜补书的夜晚。这并非幻觉——沈南星帆布包侧袋滑落的便签纸被热风卷起,泛黄的纸页在空中翻飞,每一张都印着古籍修复室专用的八宝印泥。
小心。我伸手替她挡住旋转门,钢化玻璃上映出我们交叠的残影。她后颈的胎记被晒成琥珀色,细看竟是图书馆藏书章拓印的纹样。正午十二点的阳光穿过梧桐叶间隙,在我们脚下铺出满地跳动的光斑,像极了古籍区凌晨三点的台灯光晕。
手机在裤袋里震动,司法鉴定中心的简讯带着电子印章的威严:物证链已固定,请于4时内补充证人证言。我抬头望向住院部十六楼,某扇窗户的百叶帘正在剧烈晃动,隐约可见经纪人猩红的指甲抓着窗框。
要下雨了。沈南星忽然指向西边天际。卷积云堆叠成宣纸的褶皱,她挽起袖管的小臂上,医用胶带痕迹与古籍修复师的指茧交错重叠。我这才注意到她帆布鞋的鞋带上系着图书馆寄存柜的铜牌,编号正是我惯用的17号柜。
4
烈日下的终局
我们拐进医院后巷时,煎饼摊的油烟气裹着槐花香扑面而来。沈南星熟稔地接过摊主递来的豆浆,塑料杯上印着星云网的LOGO——这是去年作者年会的赠品。我摩挲着杯壁凝结的水珠,忽然听见巷口传来熟悉的机械响动。
那台跟拍苏明三年的斯坦尼康稳定器正架在墙头,镜头盖的划痕与前世偷拍我病容的设备如出一辙。戴鸭舌帽的摄影师在树荫下调整焦距,他脖颈挂着的工作证反光恰好照亮了我的助听器。
东南方向三十米。沈南星突然压低我的肩膀。穿灰色连帽衫的男人正在翻捡垃圾桶,他手里捏着沾血的丝巾残片,另一只手的虎口处纹着星云网的版权符号。当我们退进煎饼摊遮阳棚时,摊主掀开的面糊鏊子腾起蒸汽,在热浪中勾勒出苏明电脑日志的代码残影。
沈南星忽然将豆浆泼向地面,液体在青砖缝里蜿蜒成奇异的轨迹。她掏出激光笔照向水渍,折射的光斑竟与古籍区监控录像的时间轴完全重合:看明白了吗每次他来偷稿前,都会买杯图书馆咖啡厅的冰美式。
我蹲下身,看见咖啡液里的气泡正在排列成日期数字。摊主打开收音机,交通台主持人正播报着世纪大厦路况:...文学颁奖礼周边仍聚集大量媒体,建议车辆绕行...
杂音中突然插入星云网的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