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一章
坛。坛口封着的桑皮纸已泛黄,却还能闻到浓郁的桂花香——那是去年深秋,他在南阳镇聚贤楼喝剩的桂花酿,特意埋在柴房地下。带上。武松将酒坛抛给少年,坛口纸封在风中猎猎作响,走夜路提神。

    山道上的雾刚散,远处传来第一声货郎的拨浪鼓。武松望着山脚下袅袅升起的炊烟,忽然想起黑风寨破寨那日,百姓举着火把涌进山寨,火光映得每个人脸上都泛着劫后余生的喜意。有个老妇人捧着新烙的饼追上来,饼上还带着柴火的温度,塞进他手里时说:恩人若累了,就来咱们庄子住,咱给您留间东厢房。

    少年在前头领路,腰牌上的忠义旗纹在阳光下清晰可见。武松摸了摸左臂上的旧疤,那是张猛的短刃留下的,如今已长成浅褐色的细线,却在阴雨天仍会隐隐作痛。他忽然笑了——江湖恩怨,倒像这道疤,以为好了,却总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提醒你曾走过的血路。

    行至山口,少年突然驻足,指着远处官道上的烟尘:武二爷,是盟主的快马。三匹黑马踏碎晨露奔来,马背上的骑士胸前都绣着半截忠义旗,见了武松便滚鞍落地:徐州知府私通水寇,劫了二十万两官银,盟主请您——

    知道了。武松摆摆手,打断骑士的话。他望着天边翻涌的云,忽然想起江万里第一次邀他时,松涛谷的朱漆大门在暮色中洞开,影壁上忠义千秋四个大字被羊角灯照得通红。那时他以为,铲除黑风寨便是尽头,却不想江湖如潮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先去镇上打些酒。他拍了拍少年肩膀,转身望向身后的小山村。溪水依旧潺潺,老槐树的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某个窗口传来妇人唤孩子吃饭的声音。武松忽然摸出怀里的酒葫芦,晃了晃——空的。他笑了笑,将葫芦往腰上一挂,戒刀的刀柄硌着肋骨,传来熟悉的触感。

    走了。他冲少年一扬下巴,率先踏上官道。晨雾散尽,阳光铺满山路,远处的货郎担着担子转过山弯,拨浪鼓的声响渐渐远去。武松的草鞋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坚实的咚咚声,如同他心跳的节奏——有些路,注定要一直走下去,有些债,注定要有人来讨。

    腰间的酒葫芦随着步伐晃动,仿佛又装满了景阳冈的烈酒,装满了黑风寨的血雨,装满了开封府的春风。武松忽然想起那年在鸳鸯楼,血溅楼头时,他在粉墙上题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如今字迹早已漫漶,却深深刻在江湖人的传说里。

    山道渐陡,少年跟不上他的脚步,气喘吁吁地喊:武二爷,等等我!武松回头,看见少年腰间的酒坛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突然想起兄长武大郎临终前的话:二郎,江湖路远,要当心。他摸了摸脸上的刀疤,笑出声来——当心这江湖,从来容不得人当心,只容得下快意恩仇,刀光剑影。

    晨风吹来,带着山脚下的稻香。武松深吸一口气,戒刀在腰间轻颤,仿佛在催促主人踏上新的征程。他忽然抬头,望向远处层叠的青山,嘴角勾起一丝笑意——也罢,这传奇,本就该在刀光与酒影中续写,直到再也踏不动山路,直到再也举不动戒刀。

    而在山脚下的小山村,王老汉的孙子趴在溪边,望着水中倒映的身影渐渐变小,忽然指着远处喊:爷爷,武爷爷的刀在发光!老石匠放下凿子,望着官道上那个渐渐消失的身影,笑叹一声:那不是刀在发光,是江湖在等他啊。

    溪水绕过磨盘,带着几片落花流向远方,如同武松的传奇,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奔腾不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武松传奇外传简介 >武松传奇外传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