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列着与林墨手中一模一样的青铜镇纸。配图文字显示这件战国机械装置是抗战期间从西安某村落征集所得。

    林墨的耳膜嗡嗡作响。

    她想起昨夜在探方坑找到的图纸背面,那个用日文片假名书写的銀字,在雨水中洇成血色的溪流。

    听说她的DNA和死人配对成功了

    隔壁桌的窃语飘进耳中。

    林墨低头扒拉着米饭,餐盘里的酱排骨泛着青铜器般的冷光。

    修复组的王工突然坐到对面:小林,听说你在找1992年的磁测数据他的不锈钢汤匙在碗沿敲出清脆的响,有些秘密就该永远埋在骊山下。

    林墨抬头时,王工已经端着餐盘走远。

    番茄蛋汤表面漂浮着张磁卡,背面用红漆画着秦代官印的九叠篆纹,这是档案室禁区的通行证。

    当她刷卡进入地下三层时,霉味混着臭氧的气息扑面而来。

    成排的樟木箱上标注着未整理出土物,最深处某个铁皮柜的锁孔里插着半截青铜箭簇。

    柜中的牛皮纸袋让林墨浑身发冷。

    1992年10月17日的现场记录写着:勘探队于银家沟西南2公里处发现人工磁异常,使用洛阳铲勘探时遭遇流沙,队员林振华失踪。

    附着的照片上,染血的防毒面具卡在青膏泥层中,旁边散落着刻有少府字样的青铜凿。

    档案袋夹层突然滑落张发黄的底片。

    林墨对着应急灯举起,看到父亲站在地宫甬道入口,手中火把照亮墙壁上的朱砂铭文,那正是她在流沙中见过的玄衣工匠画像。

    第三章:

    暗涌

    红外监控画面里,林墨的身影在修复室投下细长的阴影。

    陈雪将执法记录仪焦距推到极限,看着那双戴着硅胶手套的手,正用竹刀剔除青铜雁眼窝里的积锈。

    凌晨两点零七分,目标第六次非法进入禁区。

    陈雪对着耳麦低声报告。

    她握枪的手心沁出冷汗,父亲陈远三天前被纪委带走调查的画面仍在眼前闪回。

    画面突然剧烈晃动。

    林墨的解剖刀划开雁颈处的锈层,暗绿色铜锈簌簌飘落,露出皮下青金色的汞齐纹路。

    当刀尖触碰到某个隐藏卡榫时,整座青铜雁阵突然发出蜂鸣般的震颤。

    陈雪踹开修复室大门的瞬间,二十八尊青铜雁同时转头。

    月光透过穹顶玻璃倾泻而下,雁群瞳孔里镶嵌的蓝宝石折射出妖异的星光,在地面拼出《史记》中穿三泉的篆体铭文。

    别动!

    陈雪的枪口对准林墨的后心,你在破坏......

    话音未落,林墨突然将青铜镇纸按向地面星图。

    陈雪听到齿轮咬合的咔嗒声,脚下传来汉代铺地砖特有的空鼓回响。她本能地扑向林墨,两人滚倒在地的刹那,整块金砖地坪轰然塌陷。

    陈雪在剧痛中睁开眼,战术手电的光圈里飞舞着细小的汞珠。

    防毒面具过滤了八成气味,但喉头还是泛起金属腥甜,这里的汞蒸气浓度是封土堆的300倍。

    汉代排水渠。

    林墨的声音在甬道里产生诡异的回响。

    她手中的紫外灯照亮墙壁上的青膏泥,某种机械结构的阴影在其下若隐若现。

    陈雪刚要起身,靴底突然打滑。

    她摸到满地圆润的石英砂,每颗直径精确到2毫米,正是《汉书》记载的积沙防盗工艺。

    手电光扫过穹顶时,她浑身血液瞬间凝固:北斗七星的方位镶嵌着七具陶俑,每具都握着刻有少府铭文的青铜弩机。

    这不是陪葬坑。林墨的指腹擦过墙壁渗出的水银,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汞锈》简介 >《汞锈》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