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01
硅谷归乡
咖啡的苦涩在舌尖弥漫,窗外是硅谷鳞次栉比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数字光芒。但我眼前晃动的,却是电脑屏幕上那条刺眼的新闻——家乡木雕工艺濒临失传,老匠人处境艰难。
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我,徐铭,曾经是这座小镇走出去的骄傲,如今在硅谷拿着百万年薪,敲着改变世界的代码,却对家乡最温润的记忆无能为力。
那熟悉的木屑清香,仿佛穿透了屏幕,萦绕在鼻尖,盖过了咖啡的焦糊味。
不再犹豫。
我打开文档,敲下了辞职信。发送。
几乎是瞬间,我的手机开始震动。社交媒体炸开了锅。
硅谷精英放弃百万年薪回乡拯救木雕
疯了吧徐铭
传统工艺的最后一搏还是作秀
各种词条冲上热搜。评论区里吵翻了天,有人赞我有情怀、有担当,更多的人骂我脑子进水,放着光明前途不要,跑回去守着一堆烂木头。
傻吗或许吧。
但我知道,有些东西,比年薪和代码更重要。那是刻在骨子里的味道,是祖辈传下来的根。
飞机落地,踏上故土的瞬间,空气中熟悉的木料和生漆混合的气味,让我几乎落下泪来。小镇还是那个小镇,只是时光仿佛在这里流淌得更慢,也更沉重。
镇上的人看我的眼神很复杂。有好奇,有探究,但更多的是一种疏离的不解,甚至带着点看傻子的怜悯。他们大概都在想,那个在外面混出名堂的徐铭,怎么就想不开了呢
在镇口的老槐树下,我遇到了叔父徐建国。几年不见,他似乎胖了些,头发也稀疏了,但那双眼睛,依旧精明。
小铭回来啦!哎呀,出息了,出息了还知道回家!他热情地拍着我的肩膀,力道有些大,笑容也有些过分灿烂。但那笑容底下,眼神里一闪而过的算计,像水底的暗流,让我心里微微一沉。
寒暄几句,我直奔主题,找到了镇上木雕手艺最好的张师傅家。
张师傅的院子里堆满了木料,空气中木屑飞扬。他正坐在一个小马扎上,手里拿着一把磨得锃亮的老凿子,对着一块半成品的花板细细雕琢。阳光洒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专注而肃穆。
我恭敬地说明来意,提出想跟他学手艺,并且希望能将数字技术,比如3D扫描和辅助设计,引入到木雕创作中。
张师傅停下了手中的活,抬起头,那双浑浊却锐利的眼睛盯着我,像是在审视一件不合格的木料。他缓缓抚摸着那把跟随了他大半辈子的老凿子,声音沙哑而固执: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一刀一凿,凭的是心和手。机器冷冰冰的铁疙瘩,它懂什么叫灵气懂什么叫传承你这是糟蹋!是胡闹!
最后两个字,他几乎是吼出来的。空气瞬间冻结。
我站在那里,喉咙发紧,尝到了回到家乡后第一口闭门羹的滋味,比硅谷最难搞的投资人还要硬。
我没有被张师傅的固执吓退。我知道,变革总是伴随着阵痛。
我在镇子边缘租下了一处荒废的老宅院,地方够大,也清静。我开始着手规划我的新境工坊。图纸在电脑上一点点成型,数字建模的流畅线条和传统榫卯结构的精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叔父徐建国不知从哪听说了我的动作,主动找上门来。
小铭啊,你这想法好啊!他看着我电脑屏幕上的设计图,两眼放光,搓着手,用那些高科技玩意儿,把咱们这老手艺弄到国外去卖大价钱!这个好,这个好!
我耐着性子,向他解释数字技术如何精密控制,如何提高效率,如何通过网络平台对接国际市场,精准找到喜爱我们木雕艺术的客户。
叔父听得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