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气韵流动。
话音刚落,张老先生的眉头就拧成了一个疙瘩。胡闹!他猛地一顿拐杖,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水墨是什么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笔力功夫,是墨分五色的微妙变化,是宣纸上那份独一无二的偶然和天成!机器冷冰冰的机器怎么可能做得出来!
他固执地坚持,必须先在宣纸上画好每一帧的原稿,再用扫描仪导入电脑进行后期处理。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
我耐着性子,一遍遍解释现代数字技术不仅可以模仿,更能突破传统材料的限制,实现更自由的动态效果和镜头运用。但张老先生油盐不进,认定了这是投机取巧,是对艺术的亵渎。
会议不欢而散。
接下来的日子,工作室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张老先生每天按时过来,大部分时间只是坐在角落里,看着我们忙碌,偶尔对年轻人的用笔姿势指点一二,但对电脑屏幕上的东西,始终不屑一顾。
而那些年轻人,包括李明在内,明显对数位板和动画软件更感兴趣。他们常常在我身后围观,或者趁张老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拿着数位笔练习。这让张老先生的脸色更加难看,嘴里嘟囔着不务正业、走歪了路。
我对这一切并非毫无察觉,但我选择了包容和信任。尤其是对王俊和李明。工作室的钥匙,服务器的管理员权限,我都毫无保留地交给了他们。王俊管着钱袋子,李明负责技术核心,我觉得大家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把工作室做起来。
满腔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让我暂时忽略了那些潜藏的暗流。
我一头扎进了《墨游》短片的创作,每天熬到深夜,脑子里全是流动的山水、飞逸的仙鹤。我相信,只要作品出来了,一切质疑都会烟消云散。我能带着这帮年轻人,在家乡干出一番真正的事业。
我没看见,在我伏案疾书时,表弟王俊正对着电脑屏幕上工作室的启动资金账户,眼神闪烁,手指在计算器上飞快地敲打着什么,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我也没留意,那个沉默寡言的李明,总是在我离开后最后一个锁门。他会悄悄打开我的电脑,目光贪婪地浏览着那些我呕心沥血创作的原创角色设计稿和核心技术参数文档,然后熟练地将它们复制到他随身携带的加密U盘里。
角落里,张老先生看着我忙碌的背影,眼神越来越冷,像淬了冰。他放在膝盖上的手,因为用力而指节泛白。他觉得,我正在用那些花里胡哨的洋玩意儿,玷污他守护了一辈子的神圣水墨。
一场风暴,正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悄然聚集。而我,还沉浸在即将成功的幻想里,对脚下的悬崖一无所知。
02
墨游初现
那段时间,工作室几乎成了我的家。我和几个被数位板吸引来的年轻人,还有沉默的李明,泡在那个空旷的车间里。空气中弥漫着速溶咖啡、泡面和电子设备散热的混合气味。我将东京学到的技术倾囊相授,教他们如何用压感笔模拟毛笔的顿挫提按,如何用软件的图层叠加出墨色的浓淡干湿,如何在二维平面上营造出水墨山水那缥缈空灵的纵深感。
争执是家常便饭。张老先生依旧每天来监工,看到我们对着屏幕指指点点,总要摇头叹气,念叨着失了笔性、没了墨魂。有时他会忍不住,抓过年轻人的手,在纸上示范真正的皴擦点染,但一转头,看到那些线条在屏幕上被无限复制、变形,又气得吹胡子瞪眼。
而年轻人,他们尊敬张老,却更迷恋新技术的魔力。李明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很快就掌握了核心的渲染和特效插件,成了我最得力的技术助手。表弟王俊则忙前忙后,处理各种杂务,采买设备,对接场地,把后勤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我能完全沉浸在创作里。
终于,在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