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根本不是用来提醒住户的,而是系统在进行筛查时必须依法告知的‘默认提示’。
那张白纸,不是人为警告,而是一次程序性告知:你被检测为异常个体了。
她回忆起之前那些坠楼的住户。
502的女孩曾说:影子太多,它们不肯走。
不肯走是什么意思不是她不放下,而是——
她不被允许留下。
她是多余的。
**
那我该怎么办林澜努力让声音平稳。
黎昀沉声道:要让系统识别你才是真身,而不是那个复制体。
怎么识别
你需要做出它无法模仿的行为。
比如
黎昀给出几个关键词:不规律动作,情绪过激反应,非本能选择,以及……不自洽的认知跳跃。
林澜一头雾水。
影子是你的复写体,是系统模仿你的思维逻辑、行为模式生成的。它再像你,也只能延续你的‘旧行为’。你必须用你‘自己都没有料到’的反应打乱它。
你要变得,不可预测。
林澜沉默了许久。
所以,我必须比我更不像我
黎昀点头:只有你做出它无法同步的‘不合理决策’,系统才会重新判断你是‘源体’,不是复制体。
**
林澜站起身,走向镜子。
这是她从搬进来以来第一次主动面对自己的倒影。
她静静地看着镜中的自己。
眼神疲惫,面容憔悴,嘴角挂着一丝勉强维持的理智。
她记得有一天,自己加班到深夜,在电梯里站着睡着了。
当时她也对着镜子看了一眼,那个时候她心里想的是:再干一段时间就辞职。
她不曾意识到——那一瞬,她许下了一个极容易被系统记录的行为动机。
它记住了她的语气、疲倦、微笑。
然后复制下来。
林澜用力盯着镜子,盯着那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轻声问:
你还记得,我真正的梦想是什么吗
镜中的她没有回答。
**
她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衣柜,把自己最少穿、风格最不像自己的衣服换上。
剪掉头发、染了颜色,带上帽子和墨镜,她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
她不坐电梯,从楼梯一层层往下跑,故意在每层楼停顿,敲门、按铃,干扰所有可能被系统记录的行动轨迹。
她走进超市,购买自己从不吃的辣条和零食,又随手刷了陌生电影票,去了电影院,在最冷门的位置坐下,关掉手机信号。
一切都在打乱她的常规。
系统识别她为不稳定,也许,才有机会。
但她不知道的是——
就在她离开家的这一刻。
她的公寓窗帘缓缓拉上。
十楼的窗户里,一个和她一模一样的影子走到镜前,歪头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然后,轻轻地笑了。
**
它轻声说出她最爱说的一句话:
我回来了。
第六章:镜子不能照第三次
林澜回到家时,是傍晚六点半。
她进门前先试图打开门上的猫眼反光罩,确认屋里有没有异常。
可屋内太暗,什么也看不清。
她深吸一口气,打开门。
一切静悄悄的。
地板干净、窗帘拉上、灯是关的——和她出门前一模一样。
甚至干净得过分。
她缓缓走入客厅,手指在茶几上轻轻一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