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华佗传奇第一章:药香飘童年
沛国谯县的清晨总是被药香唤醒。七岁的华佗踮着脚,伸长胳膊去够木架高处晾晒的艾草,粗布短打的衣角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竹筐里的紫苏叶突然倾泻而下,像紫色的瀑布般盖住了正在打盹的癞皮狗阿黄。
阿黄对不住!小华佗慌忙扒拉叶片,发梢沾着几片碎叶,我得赶在日头毒起来前收药材呢。
阿黄不满地甩着尾巴,汪!汪!叫声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华佗母亲端着药汤从厨房转出来,青瓷碗里黄芪党参汤冒着热气,佗儿,先把这碗药喝了。你爹常说,药香里泡大的孩子,骨头都比旁人硬。
华佗捏着鼻子抿了口,五官皱成一团:比去年冬天啃的树皮还苦!话音未落,喉间突然泛起回甘,他睁大眼睛砸吧嘴。母亲用沾着药渣的手指刮他鼻尖:良药苦口,等你长成和你爹一样的郎中,就知道这苦味里藏着多少救命的门道。
提到父亲,华佗攥紧衣角。他只在祠堂画像里见过那位悬壶济世的医者,听邻里说父亲常背着药箱踏遍山野,用一把草药、几根银针救人性命。正想着,院外突然传来嘈杂人声。
华佗牵着阿黄跑到巷口,只见青石路上围了一圈人。中间躺着位老汉,面色青紫,嘴角白沫混着草屑。老汉老伴攥着他冰凉的手哭喊:早上说去采蘑菇,谁晓得...
让开!华佗拨开人群。他想起母亲教过的望闻问切,蹲下身时粗布裤腿扫过尘土。指尖搭上老汉脉搏,脉象虚浮如游丝;掰开牙关查看舌苔,果然布满黑腻。
是毒蕈中毒!华佗转头大喊,谁家有绿豆甘草快煮水!
围观者面面相觑。卖豆腐的王婶迟疑道:小娃娃别胡闹,这可是要人命的...话没说完,张伯祖拄着枣木拐杖分开人群。这位谯县最有名的郎中盯着华佗,白眉微微颤动。
当绿豆甘草汤灌下半个时辰,老汉突然剧烈咳嗽,吐出几团黑褐色秽物。围观人群爆发出欢呼,王婶红着脸往华佗手里塞了块热乎的米糕:真是神医转世!
张伯祖却拦住要走的华佗,浑浊的眼睛里闪着精光:小儿,你可知为何选这两味药
绿豆解百毒,甘草调和诸药。华佗背着手,把母亲教的医理说得清脆,去年邻村张大叔误饮毒酒,我娘就是这么救的。
老郎中抚掌大笑,枣木拐杖重重顿地:从今日起,你便是我门下弟子!他转头对追来的华母作揖,嫂夫人,此子天赋异禀,若蒙不弃,张某愿倾囊相授。
华母望着儿子发亮的眼睛,眼角泛起泪花。夕阳把三人的影子拉得老长,阿黄摇着尾巴,药香混着米糕的甜香,在暮色里酿出了新的故事。
华佗传奇第二章:百草堂试锋芒
张伯祖的百草堂坐落在谯县西市。雕花木门推开时,三百六十五味药材的气息扑面而来,既有肉桂的辛香,也有黄连的清苦。华佗跪在蒲团上,面前摊开泛黄的《神农本草经》,指尖在人参味甘,主补五脏的字迹上反复摩挲。
啪!戒尺突然拍在案几上。张伯祖晃着山羊胡:昨日考你五倍子,为何说成五味子
华佗脸颊通红,盯着案头错认的药材:五倍子是虫瘿结成,表面有柔毛;五味子...他突然抓起竹筐里的药材,味酸,皮肉皱缩如葡萄,嚼起来还有辛、苦、咸三味!
老郎中的戒尺悬在半空,终究没落下。这时药堂外传来哭喊:大夫救救我儿!抱着孩童的妇人跌跌撞撞冲进来,孩子高热惊厥,浑身滚烫如炭。
华佗突然开口:师父,可用白虎汤。见张伯祖挑眉,他壮着胆子解释:《伤寒论》载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石膏、知母清热泻火,粳米、甘草顾护胃气...
且慢。张伯祖截断他的话,却向学徒们示意研药。药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