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初步推测,死者酒后吸烟,不慎引燃可燃物,导致火灾。为进一步验证,我们对房间电器设备进行检查。三个墙式插座中,连接茶台供水的拖线板、为空调供电的插座、给电视机供电的插座,其电源线均完好,对应电器虽有损毁,但插座基本正常。更关键的是,我们还调取了电表的后台数据,经过排查死者一整天的电表数据,没有发现大电流异常的情况。这彻底排除了电器和电器设备引发火灾的可能性。此外,他们家位于高层,基本上不存在外来火种,也就是人从外面扔火种引发火灾的可能。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我们联系的公安刑侦队与法医传来关键信息:死者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已达致死量,同时血液里的酒精浓度也达到了一般致死量。这一结果令人困惑——为何血液中酒精含量已达致死量,还会有一氧化碳成分经过分析,我们推测死者在火灾发生前并未死亡,只是因饮酒过量陷入昏迷,但仍在呼吸,这使得他不断吸入火灾产生的一氧化碳,导致血液内一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从死者背部和手部的痕迹来看,他有着强烈的逃生欲望。很有可能是在火灾发生后,意识模糊的他试图逃离火场,然而酒精的麻痹作用让他行动摇摇晃晃,再加上有毒烟气吸入肺部致使其再度昏迷。就这样,他艰难地爬向客厅门口,最终因一氧化碳中毒失去生命。随着现场勘验的逐步深入,关键线索接连浮出水面。我们使用磁棒在烧坑边缘吸附到一个打火机的防风罩,而当查看死者尸体时,发现其左拳紧握,里面正是一个打火机的残骸,且死者大拇指正按压在点火的滑轮上。这一发现,让案件有了突破性进展。带着新线索,我们再次找到死者妻子。在长时间的耐心劝说下,她终于痛哭流涕道出实情。原来,她已与丈夫冷战一年多,矛盾的根源在于财产分配不均。她想将丈夫名下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却遭到拒绝,再加上丈夫整日酗酒不务正业,双方矛盾不断激化。起火当天上午,丈夫还给她发微信称要自杀,可这样的威胁短信此前已发过多次,她并未在意,没想到这次竟成了残酷的现实。至此,这场火灾的原因终于调查清楚——死者因长期积压的家庭矛盾与生活困境,选择使用打火机点燃家中可燃物,最终导致悲剧发生。这场悲剧,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人性的脆弱与生活的复杂。它警示着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可能潜藏着未被察觉的危机,那些日积月累的矛盾与不满,若得不到及时化解,便如堆积的干柴,只需一点火星,就能引发燎原大火。婚姻不是简单的契约,而是需要双方用心经营的港湾;亲情不应成为沉默的枷锁,而应化作沟通的桥梁。当我们在生活的奔波中迷失方向时,或许该停下脚步,审视身边的人、珍视身边的情,别让遗憾与悲剧,在冷漠与忽视中悄然滋生。

    故事二

    被谎言吞噬的清晨

    一只牙杯与致命热风的死亡迷局

    在消防调查的世界里,每一片焦黑的残骸都是沉默的证人,等待着被破译的时刻。2021年寒冬的那场火灾,像是一记重锤砸在平静的生活表面,而我要做的,就是从这满目疮痍中拼凑出被火焰吞噬的真相。当警车闪烁的红蓝灯光划破冬夜,我知道,一场关于细节、逻辑与人性的较量正式拉开帷幕。抵达现场时,刺骨的北风正从15楼敞开的阳台灌进房间,消防员破窗排烟的举动虽拯救了更多潜在危险,却也吹散了部分原始线索。这栋建于千禧年的高层建筑在夜色中矗立,起火的01室像一张被烧穿的黑洞,诉说着刚刚发生的惨烈。小区路面监控的盲区让我们失去了上帝视角,但丰富的勘查经验告诉我——真相往往藏在最细微的褶皱里。站在进户门前,我习惯性地闭上眼睛深呼吸。焦糊味中夹杂着塑料融化的刺鼻气息,却没有燃气特有的臭味,这个初步嗅觉判断让我在本子上划掉了燃气爆炸的可能。推开门,开放式厨房与客厅的烟熏痕迹呈波浪状分布,越靠近天花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三则关于火灾调查的小故事简介 >三则关于火灾调查的小故事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