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我在机电学院。”
应琛见她不愿意明说,便识趣儿没再问,两人简单聊过两句,正打算辞别对方时,旁边有学生路过打招呼,“纪老师好。”
纪晚卿和蔼笑笑,“你好。”
应琛瞪大眼睛,“纪同志……是老师?”
“嗯,承蒙校方领导看得起,聘我过来给同学们讲讲课。”纪晚卿客套谦虚。
应琛内心对她的评估再上一个台阶,“纪老师真是年轻有为。”
“哈哈,你也不错啊,敢在这关头提出辞职单干,有魄力有胆识。”
商业互吹这东西,就是不能让话掉地上,两人互夸一波,纪晚卿才问,“应同志辞职后有什么想法?”
这些话换个人应琛绝不会轻易说出口。
但纪晚卿不一样。
她是大学老师,代表了她的人脉圈子、见识决断绝对顶尖。
同时家境富裕、祖辈经商,说明一旦有机会,她绝对会当机立断登上飞驰的列车!
“我们国家打算从今年11月开始,逐渐归还以前没入国营单位的厂子,现在已经分门别类的在清算。”
见纪晚卿脸上并无异色,应琛惊讶,“纪老师知道?”
她从容一笑,“知道一些,应同志是打算归还后,从他们手里买回厂子的经营权?”
“对,没错。”应琛刚从内部离职的,了解更多一些。
“那些厂子,大多效益不好、经济难以周转,才会被国营单位踢出来。这么多年过去,也不是人人都想捧着烫手山芋一点点亏破产,还不如换点养老钱。”
纪晚卿当即表达了认可,“不错,商业本就是要竞争才有创新和突破,国营单位太稳定,拼不拼都拿那么点工资,当然看不到效益。”
“英雄所见略同。”应琛感慨,看向纪晚卿的眼神诚恳无比,“我也是空有想法,但毕竟是孤身一人单打独斗,不成气候。若将来纪老师对私人办厂感兴趣,可一定要想起应某啊。”
他虽然有想法,可苦于筹不到足够多的钱,若是能拉到纪老师的资金,这事儿一定事半功倍。
“机会是留给准备的人。”她开门见山,直言,“应琛,我出钱你出力,咱们一起揽下厂子的经营权如何?”
被巨大的惊喜砸中,应琛一时失神,“什、什么?”
纪晚卿浅笑,“我对我国未来发展很看好,既然有这个机会,我说什么也要分一杯羹。”
应琛自觉已经是敢拼敢想的典范,不曾想有人比他更有魄力,跟只见过两次面的人谈合作!还是出资的一方!
“为什么是我?”应琛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反而疑惑,“以纪老师您的社会地位,想找什么合作的人找不到?”
何必跟他一个身价不显的普通人合作?
纪晚卿展颜一笑,“其一,你是京大学生,我是京大老师,我们天然有社会关系可供交流联系。其二,你从相关行业的体制内辞职,其信息渠道、人脉资源,正是如今我所或缺的。”
“而最重要一点,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经商的。头脑、胆识、抓住机会的能力、破釜沉舟的勇气,通通缺一不可。”
“不是谁都能在风吹草动前,便下定决心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纪晚卿笑说,“你可以理解为我看中了你的性格潜质,判断你将来一定是个成功的商人。”
应琛眸光闪动。
两人在火车初次见面,听她与方主任谈及未来经济转型的猜测时,便觉得此人眼光十分毒辣。
如今她看上自已的潜能,应琛竟然有种被大佬肯定的兴奋感。
要知道,他辞职、筹钱、考上大学却要转成在职非全日制,都是顶着家里人和周围亲戚朋友巨大的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