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两天老是重复同一个动作,性子稍急一点的半天也撑不下去就乱蹦乱跳了。还有一样,累人,种一亩地花就要好几百棵棉花苗,每一棵棉花苗就要一个营养窝,换句话说,种一亩地的花就要打好几百个营养窝,能不累人吗?营养窝打好了,苗床也整好了,那就把营养窝一个一个的小心地放进苗床里去吧。好几百个营养窝也够忙活一阵子的了。营养窝放好了,点棉花籽,就是在每个营养窝里都放上棉籽,最好每个营养窝里都放两粒或者三粒,这法子唯一不好的地方是费棉籽,不过保险,总比发现不行了再补要好多了,那会参差不齐的。棉籽点完了,就要整个儿撒一层细土,把棉籽盖住,再均匀地撒一遍水。这一切做完就不那么累了,可以喘一口气了。以后就是拿细竹子或细木条在苗床边上弓起来,再覆上塑料布,再用土把塑料布的边角压实,剩下的就是等棉籽发芽、破土、长苗了。这大概要一个多月才行,每天看一下就好,如果顾不上或者忘了几天看一下也没关系,然而奇怪得很,没有几个人会忘了的,一向勤谨的杨翠玲就更不会忘了,差不多天天都会看上一遍的,苗床一圈都被她的脚踩明了。惹得旁院的嫂子老苗直说,你看你伺候哩,天天去看,天天去看,比跟您孩子还亲哩。杨翠玲就嘿嘿地笑,被老苗说多了,有点不好意思了,说,谁知道呀,心里就是想去看看,不去看这心里咋跟少点啥样。老苗就来气了,说,嗨,你还越说越来劲了,看叫你的腿跑细了。杨翠玲就不言语了,就嘿嘿地笑。
一个多月后就立夏了,天开始热起来,花苗也要栽到地里了。栽花苗不难,可是累人。先是打开苗床,把营养窝扒出来,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放到架车上,因为是花苗,上面不能压上东西的,所以一架车也拉不了多少,那就只好多拉几趟了。地是早就留好拾掇好了的,只要挖好坑把营养窝放进去再浇上水就中了。这时候往年很少下雨,今年也不例外,那就只有挑水了。只要有活干,杨翠玲就不怕。但拉营养窝、挖坑、挑水、浇水全要一个人来不免就有点手忙脚乱的顾不过来,要是别人早就叫苦连天了,杨翠玲却一声也没吭。她知道就是叫得天响也没有用,人不动,一切都不会动的。杨翠玲自然也有办法,拉了一架车营养窝,拿了铁锨在地里挖了一大溜坑,再把营养窝一个一个地放进去,封好,再去拉营养窝,再挖一大溜坑,再把营养窝一个一个地放进去,封好……如此往复几趟,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再把水桶、扁担、绳子带过来,打水、挑水、浇水一气呵成。以后就不用管了,等着花苗一天天长大吧。
再过一个月,收了麦、种了秋庄稼,花苗就该打药了。以后就闲不着了,花地就把人缠住了,打药、打叉、捉虫、拾花、晒花……想闲也闲不着了,活儿一个接一个都在那儿排着队等着呢。现在花刚开始开花儿,离拾花、晒花一堆活儿还早着,但恰恰这时候到了关键点,更不能能掉以轻心,反要格外上心,打药、捉虫都要跟得上。也正因为这样,昨晚的一场雨才让杨翠玲睡不着、坐不住、吃不下了。
打花筒子有两种样式,一种是圆滚滚的,一种是扁圆的。圆滚滚的打花筒子要事先打饱气才行,打饱气压力就会很大,所以一律是铁的。这种打花筒子只有一根肩襻,背起来有点勒肩膀。扁圆的打花筒子是塑料的,可以很稳当地贴在脊背上,它还有两根肩襻,背起来就舒服多了,还有一样,可以一边走一边打气、喷药,和圆滚滚的打花筒子比起来实在得劲多了。所以一般人家用的都是扁圆的这种,杨翠玲背的也是。
杨翠玲左手压着打气的压杆,右手拿着手柄,做好打药的架势就进地了,一进地就把什么都忘了,一门心思全都在了打药上。杨翠玲一扭开把手上的开关,压了几下压杆打气,喷嘴立刻就咝咝地响着喷出荷叶形的水雾来。杨翠玲灵巧地挥动着,小小的喷嘴就一忽儿从上面喷在花叶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