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时间不长,随着以二爷为首的一众武将封赏完毕之后,原本也应归于武将序将的刘封,却是被单独提了出来。
只不过,不同于二爷、三爷等人的顶级县侯爵位,刘封却是在这开国封赏中第一个被封王之人。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其功劳超过了二爷等人,而是占了血脉和刘备义子的名份便宜。
不过,有得必有失,获得了超品王爵的同时,刘封也必须放弃诸如军职、兵权这些东西。
倒不是说刘禅对于这个大哥不信任、明升暗降,只不过规矩就是规矩。七国之乱的事情刘禅不可会让其再次上演。
所以,在七国之乱后诸侯王只能享受封国赋税,不得执掌军政事务的基础上,刘禅却是更进一步,采取了后世并不‘之国’的宗王制度。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大汉的宗王与列侯一样,只享食邑。
这一点,不止是刘封,先前被刘备册封为王的太上皇刘协子嗣,也是同样如此。
至此,被刘禅刻意调整以提高加强地位的武将系统全部封赏全部完毕!
……
“大汉天子制诏:中书令诸葛亮体资文武、明睿笃诚。自无上皇三顾出山以来,抚百姓、理国家;出谋划策,屡立奇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乐之亚匹矣!今赐爵‘开国’武乡县侯,享食邑两万五千户……”
“尚书令庞统,论王霸之馀策,临倚仗之要害。自辅无上皇与朕于荆州以来,理政治国、出谋画策无所不成,功勋卓著……今赐‘开国’万年县侯,食邑两万五千户!”
“门下侍郎法正,见理之明、料事之审。一时谋臣,无出其右。自辅无上皇以来,为之辅翼……今赐‘开国’汉兴县侯,食邑两万五千户;”
“御史中丞张昭、尚书省右仆射刘巴、中书省右侍郎陆逊、尚书省左仆射诸葛瑾……”
封赏完了武将系统,自然也就轮到了被刘禅刻意排于武将之后,以诸葛亮等三省丞相为首的文官系统。
说起来,虽然身为文官,但‘龙凤组合’及法正几人也是有军功在身的。所以与二爷三爷等人一样,几人自然也是被刘禅赐予了和赵云相同、仅次于二爷、三爷食邑的开国县侯爵位。
事实上,相比于武将系统共有百余人获封大小侯爵,文官系统中获得封侯之人,在数量上可就要少得多了。
像三省六部之中,除了龙凤组合及法正之外,也就陆逊、糜芳两人获得了开国县侯的爵位。
其它即便是张昭、刘巴、诸葛瑾等人,也不过是获得了从乡侯至关内侯不等的爵位。
而且即便是加上为安扶人心所封的陈群、钟繇等没有‘开国’二字殊荣的关内侯,整个文系统获封侯爵的也没有超过三十人。
可以说,相较于对武将封爵方面的大方,在文官封爵上,刘禅却是显得十分的‘小气’。
这其中固然有文臣本身拥有战功之人少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还是出于刘禅压制文臣的心思。
毕竟于和平时期,文臣的发展潜力,可不是武将能够比拟得了的。
再加上来自后世的他,对于自唐以后,因为武将集团总处于受打压的下风,从而导致整个华夏民族普遍缺乏血性的现状可是深有体会。
因此,为了保持住这份华夏民族的血性不被消磨,哪怕是担上那么一些不稳定的风险,那也还是值得的。
为此,对于文臣除了压制之外,分化文臣更是不可或缺。而这分化的关键之处,便在于爵位!
在他的规划中,大汉帝国的未来,乃是由武将、勋贵、文臣这‘三足’所鼎力托举。
其中,这武将一‘足’,自然便是刘禅以‘功民’制度刻意培养出来的‘军功地主’阶级为基础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