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昨儿还和睿哥儿一起出门走上小半个时辰呢。
至于家里,安氏现在天天在徐靖庵家,盯着管着冯氏,冯氏被她几番敲打,比以前也老实多了,活儿干的也说的过去了,再过几天就会让冯氏去营里干活服劳役;徐巧珠现在也不敢乱发脾气,就是懒,不说不动干活得人盯着,还得慢慢调教才行。
睿哥儿最懂事,也长大了不少,会帮着侍弄菜地还会帮着喂鸡呢。
徐慧想到家里刚用篱笆圈起的院子,和搭起来的鸡窝,不由笑了,周氏和安氏都是会过日子的人,家里有她们帮忙照看着,她总算能放下一多半的心了。
时间不早了,周氏招呼着众人开始吃饭,男人们开了一桌,女人们开了一桌。
徐靖庵和徐靖姚虽然并不满意萧大勇,但既然巧姐儿已经嫁了过去,就不会再难为萧大勇,只希望他能以已度人,对巧姐儿好就是。徐靖庵个性清冷话并不多,可徐靖姚很会来事说话又好听,总能在快要冷场时找到新的话题,哪怕有些紧张拘束的萧大勇都被他引得说了不少话,这一顿饭吃的自然是和乐融融。
吃饱喝足,徐慧拿出萧老爹给她的萧河写的文章,给徐靖庵看。
徐靖庵也不知看过多少应试文章,这种考秀才级别的文章,对他来说跟看小孩书一样简单,很快就看完了萧河写的文章。徐靖庵给出了几句评语:“看着多少也是读过书的,就是没下够功夫,读的不够精细,文章做的四平八稳,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这些徐慧不关心,她只关心按照萧河这样的情况,能不能考中秀才。
徐靖庵捋了捋胡须说:“要是能安心下一番苦工,再多读读书多写文章好好练练笔,遇上一个喜稳的主考官,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可我听说盂县的教谕,是出自青州姚家,那家最出名的姚学土一贯喜欢锦绣繁华的文章,估摸这个姚家出来的教谕也是如此!”
齐朝诸县都设有县学,有专管教育工作的教谕一职,正八品,掌文庙祭拜、教育所属生员。想考取秀才得先通过由县学主办的县试,然后才是州府的府试和最终的院试,那教谕的喜好自然会直接影响考试的录取结果。
徐慧忍不住想笑,徐靖庵这是看在萧大勇面子上说的太含蓄了,其实总结起来就是萧河底子不够扎实,文章写的没特色,除非碰上一个喜欢这种风格的考官,不然根本考不中,偏偏盂县的教谕可能偏爱锦绣繁华风格的文章,所以萧河考中秀才的机率很低。
徐慧放心了,要是萧河真考中秀才,她和萧大勇在萧家的日子怕是会更不好过。秀才除了能按月领少许米粮肉菜,不用纳税,见官不用跪,银钱上并没有多大好处,要不人们总说“穷秀才”。但当了秀才和童生自然不一样,怎么说也是有了功名的人,就萧河现在就一脸傲气的样儿,到时候怕要把眼睛长到头顶呢,还有萧老爹和萧李氏,恐怕会将三房的待遇提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到时候更是要从萧大勇身上割血刮肉换钱了。
问完萧河文章的事情,大家又说了会儿话,看着天色不早,就忙张罗着送徐慧和萧大勇他们离开。
萧大勇看着徐慧依依不舍的和家人告别,又看着妞妞提着的装满糕点糖块的小篮子,心里很感动。徐家人今天对他的热情招待,让萧大勇第一次有种被家人看重的感觉,不光是他,连妞妞都感受到了这种热情和喜欢,一向内向的她今天不光主动叫人还表现的很活泼,和媳妇家的弟弟玩的别提开心了。
对比一下徐家人,再想想自家人,萧大勇不由有些难受,他忽然意识到,自从父母去世,他原来已经没有家了,现在的那个家,是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的家,根本不是他的家,那他的家到底在哪儿呢?
萧大勇不由看向坐在马背上,因为妞妞犯困,就一直想办法逗着她不让她睡着,怕她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