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在他们看来这些深蓝实验体本就是一个个狂信徒。
若他们面对灭世天灾,不进行祈祷敬拜,那才有问题。
但他们不明白,救度方舟是真是假,又以什么形态存在。
他们从大量实验体的生物信息中,读取到了救度方舟的信息,可救度方舟的形态,在实验体的大脑反馈中,竟然是一段似是而非的法咒。
“太不可思议了,一段文字真的有这样的力量吗,为什么他们行使了法咒,就能见到救度方舟。
而他们的记忆中,却没有出现正常意义上的方舟影像,难道那艘方舟属于心灵产物,需要符合某种心灵状态,才能看到他的形态。”
作为专业的研究人员,这些卡亚研究员早就学会了假设存在,即实验体说什么,他们就刨除合理性、优先假设其存在。
不得不说,他们这种偏向假设的研究方式,确实使他们更容易探索唯心领域的情报。
只不过这种假设方式也并非没有缺陷,比如这次的信息携带实验,他们即使假设正在成功运行,但还是无法从中探索具体的信息意识携带方式。
“你的猜测很合理,就像我们解读深蓝文明,要先解读其文字意义,才能明白深蓝文明的科技发展路线。
现在我们缺少理解心灵维度的思维,自然也看不到心灵维度的力量反馈。”
“我们的信息携带实验,不出意外应该已经正在进行了,而且其成果很有可能超出我们的预估。
我推测这几千万实验体的意识,并非心灵维度的极限,他们甚至可以一次性将这些实验体全部拖拽回心灵维度。”
“确实,以我们对唯心的浅层了解,也能得知唯心领域‘心有所感、必有反馈’的基本原理。
这些实验体既然看到了那艘未知的方舟,方舟定然有能力将他们全部接引。
若方舟的极限不超过千万,实验体中应该有许多人看不到那艘方舟。”
“这真不知道是一个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我们本来以为在生死压力下,能测试出心灵降维者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