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有一定的文明属性,零散的聚集地在某种相同认知或信仰的引导下,组成了文明的基石。
在这些价值有限的信息中,周恒还发现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信息。
他在记录中看到,战胜吞噬者之王的光之战土化为了不朽的丰碑,拒绝了神灵的招揽,许诺要竖立在大地之上,永远的镇压罪恶。
“永远,代表了部分不朽;竖立,代表了部分不自由。
拒绝神灵的招揽就更有趣了,成为神同样可以打击邪恶,为什么要拒绝生命形态的转变,以战土的身份留在大地之上。”
周恒相信智慧生命都是有追求的,不能因为某个存在追求真善,就认为他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个体。
而在智慧生命的追求中,生命形态的跃迁、身份地位的变化、道理继承的传播,绝对是最具诱惑力的几种。
即便是传说也要遵守客观规律,不然传说人物的追求就会成为漏洞百出的固执傲慢。
周恒发现,传说对神灵的描绘充满正面化的介绍,神灵本就是普照时间的光辉,不存在成为神灵后就无法守护世界的情况。
因此,他带着疑惑询问了聚集地的管理者,希望从中了解到更本质的因素。
“管理者,你们这里的记载与我的家乡有些不同。
在我们那里光之战土击败吞噬之王后,成为了守护正义的神灵,伴随着光辉照耀整个世界的阴影。
你们这里为什么会记载祂留在了大地,并永远竖立成为了不朽的丰碑,这个结果看似没什么,但本质上却带有一种殉道的悲情。”
“恒,我们这里的传说比较原始,我们在与外界交流时,很少交换传说记载这些实用意义不大的东西。
不过,我大概能回答你的问题,传说记载的不同应该源于拒绝悲剧、弘扬美好的情怀。
实际上在光之战土化作光时,他就注定要成为永远的丰碑了。”
“我的老师曾经说过,对我们而言光化代表了升华,也代表了死亡。
局部光化是身归自然,整体光化是不朽凝实,但不朽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会失去行动能力与思维能力,成为永恒的丰碑。
究其本质两种光化都通向终结,只是有一种会留下不朽躯体,另一种则会光化消散。”
“原来如此,看来我的家乡为了歌颂美好,去出了捍卫美好的代价。”
“恒,或许你的家乡只是想让你们相信,只要尽力去守护美好,就一定会获得美好的回报。
况且他们并不算修改传说,光之战土某种意义上确实成为了神灵,至少我们都相信祂是捍卫正义的光。”
通过与管理者的交流,周恒大致定位了能力粒子生命的成长路线。
他们得到的能量越多、也就越强大,但这种强大需要精确干涉自身的能量来作为基础。
传说中记载的修炼应该就是自我干涉的方式,保持自身能量粒子整体加速,并非个别粒子达到光速脱离掌控。
而他们升华的尽头应该就是两种形态,一是不知是否存在神灵形态。
二是达到光速极限,在无法突破超光速的情况下,成为一种相对静止的特殊光子造物。
“管理者,你说神真的存在吗,我去过不少地方,与很多族人都交流过。
我与他们都愿意相信美好会升华为神灵,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神灵的存在相对虚假。”
“哈哈···,恒,你的问题我的族人、乃至我都遇到过。
我们虽然没有见过祂们,无法感知到祂们,但我们应该相信祂们存在,毕竟我们是伴随着光前进的生命。
光指引我们的开始,也会成为我们的归宿,我们只能相信神隐于光中,时刻注视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