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药物药量再次增加,同时加一味丝瓜络,用来通经络。
黄芪是一味好药,用好了,是外能固表,内能托疮。《神农本草经》之中说黄芪味甘,微温。
主治痈疽,久败创,排脓。
这是江云初后期加黄芪的主要原因,选的就是黄芪的这个功效。
而同时,本草经之中也记载,其能够“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功效之多,不言而喻。
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之中,对其功效,有更近一步的描述和发挥。
味甘,性微温。性味没有任何的发挥。
对其所入之经,进行了一下描述:无毒,入肺、脾二经,
功能内托已溃疮疡,生肌收口。
外固表虚盗汗,腠理充盈。
黄芪之用,专能补表,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故均入之。已溃疮疡及盗汗,皆表虚也。
所以黄芪在疮口的,伤口的治疗之中,是必不可少的。
其更有“止痛”的功效。
所以组方用药的时候,应该以《神农本草经》为基础,结合后世医家的一些发挥,来结合应用。
但是当后世医家和本草经之中的意思出现冲突的时候,应该尊经,还是以《神农本草经》为主。
所谓“圣人立法不立方”,本草经之中的描述简洁明了,并没有多余的解释,这时候可以参看后世医家的一些解释。
比如叶天土在《本草经解》之中,对于其功效的原理,进行了更进一步的阐述。
其说,脾主肌肉,甘能解毒,温能生肌,所以黄芪可以治疗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
风湿热壅于肌肉筋脉中,则筋坏肉败而成大麻风癞疾矣。
脾主湿,胆主风,三焦主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黄芪甘温,补益气血,故治癞疾也。
这是根据性味,经络,五行,脏腑的理论结合在一起,对于黄芪为什么能够起到这个作用进行了更进一步的阐述。
就比如本草经之中说其能够治小儿百病,叶天土也给出了一定的解释。
“小儿稚阳也,稚阳为少阳,少阳生气条达,小儿何病之有?黄芪入少阳补生生之元气,所以概主小儿百病也。”
其说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黄芪究竟在治小孩子哪一门病里,更有特殊的优势,估计就要诸君进一步学习实践了。
金银花,前文说过,不多赘述。(南拳大爷那一章节,对金银花做过充分的解释,金银花能够解肌肤之毒,入肺经,为疮科要药。所以疮痈肿毒是离不开金银花这个药的。)
连翘也做过解释,这里不多赘述。
天花粉,是瓜蒌的根。
特别苦,我吃过。苦的要死,尤其是挖出来新鲜的。
在《神农本草经》之中,也是记载,其味苦性寒。
主要用来治疗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在刘永杰这里用这味药,主要是取其“续绝伤”这个效果。
绝伤就是。筋骨的伤。
也就是筋断了,骨头断了,就能够长上。
在李中梓的《雷公炮制药性解》之中说其能够入肺、心、脾、胃、小肠五经。
走的经络比较多,因此主治的病也比较多。
能够肺火盛而喉痹。
还能够治疗脾胃火胜而口齿肿痛。
同时能够清心利小便。
还能够消痰除咳嗽,排脓消肿,生肌长肉,止渴退烦热,补虚通月经。
功效之多,看你怎么用。
不过天花粉一般多用来方子搭配里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