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你足够喜欢,同时足够信服里面的内容,也对这本书足够的认可,你觉得我再看他十遍,百遍也不厌烦,同时又能有新的收获。
这样的情况下,你就多半可以通过这本书,进到中医门槛里面来。
江云初推荐就是看经典,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开始看,然后再看《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然后再往下看各家学说。
但是有人说看不进去,那就不必强看,看不进去,说明还没有缘分,你只需要找一本喜欢的中医书去看,只要是看进去了,你就摸到门槛了。
就比如江云初接触过的一些医术很好的中医,他们的说法也各不相同。
比如有人就是推荐看《四圣心源》《中医圆运动》这一类的书,然后再往上看,再学内经之类的经典。
有人推荐《医林改错》,从这里入门。
有人推荐《辨证录》入门。
有人推荐《景岳全书》入门。
江云初见过一个中医,就是看《景岳全书》,来来回回把这本书看了十几遍,遣方用药非常厉害。
其实这个事情就像一个问题,解决他的办法有很多,也类似于一个目的地,通向他的路径有很多,看你喜欢走哪一条而已。
喜欢,就是有缘分,那就可以学。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欢,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讨厌。
就像你到了一个地方,莫名其妙的喜欢,那你就和这个地方有缘分。
看到一个人,莫名其妙的讨厌,那就是没有缘分。
就是这么简单。
江云初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师兄,也是学长,这人特别喜欢中医,看到江云初诊脉开方总是很灵验,平时便多和江云初来往。
直到一次讨论一个方子之后,这个师兄再也没有和江云初来往过,江云初知道是什么原因。
这个师兄比江云初大两届,所以比江云初早参加工作,在一家私立的诊所就职。
那时候这个师兄还多和江云初交流。
有一次,这个师兄突然拿出来一个方子,问江云初为什么这个方子管用,江云初看了,就以药气的升降浮沉,以及内经之中,制方奇偶来解释这个方子。
江云初看到这个师兄听自已这么解释之后,立马脸色就不太好看了,说了一句,我不这么认为。
江云初立马请教,师兄的看法。
师兄之前摇了摇头,说了句,我觉得你解释的有问题,也没说自已的看法,江云初知道这个师兄抛出自已的方子是来试探自已的,所以江云初也不强求,便没有追问,自此二人再也没有过联系。
原因就是,江云初回答的这个问题不符合这个师兄的心里意思。
是因为这个师兄在刨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不是真的请教询问,而是一种试探,类似于指鹿为马的试探一样。
他自已心里有一个答案,你说出来的答案,符合我心里的说法,那么我就高兴,我把你规定为我的志同道合之人,继续和你聊天探讨。
如果你回答的这个问题,不符合我心里的提前预期,那么对不起,你这人水平不行,不符合我心中的“正确答案”,那咱们就拜拜。
江云初生活中遇到过很多这种人,自已心里有一个答案,大家都说你高啊,你厉害啊,我用这个问题试探你,而试探之人往往心里有一个自已认定的“正确答案”,一旦不符合自已心里所谓的这个“正确答案”,那你就徒有虚名之类,也就是所谓的一票否决所有。
江云初近些年很少和别人探讨中医,只是坚守自已的所学,在临床上为人切实服务,而非同行之中逞一时口舌之快。
如果有交流,也多是听别人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