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而我之所以愿与黑夫携手,除了胡亥、赵高倒行逆施,败坏社稷外,也是想着要保蜀郡一方平安,更要让这分崩离析的大秦,早些结束战乱。”
“可你这竖子,却献如此毒计,若依你之计行事,非但蜀郡将沦为丘墟,好不容易靠着武忠侯不战而屈人之兵,安定下来的局势,又会再度大乱。”
常頞可以想象,安定了八十年的蜀郡,将再度被战火焚烧,数不尽的农田冒出滚滚浓烟,繁荣的成都残破不堪,织女们的洁白蜀锦,也将染上点点猩红……
十多年经营,到头来一场空?
这绝非他想要的。
“秦人的血,不论是新秦民还是故秦民,都已流得够多了……”
这是于公,于私的话,他常某人明明靠着站队,足以跻身朝堂,位列三公,世代富贵,黑夫也得敬着三分,何必要在这节骨眼上冒险呢?败则粉身碎骨,为千古唾骂,这代价太大了。
出这主意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所以常頞气极,逼问严今道:
“你还敢自诩为大秦公族,严君之后?说,这种让亲者痛,仇者快的毒计,是谁教你的!?”
严今只好承认道:“是……是咸阳一位客贾。”
“此人定为六国之谍!”
或许便是蒯彻、范增之流安插的棋子。
常頞咬着指甲:
“这是欲离间我与武忠侯,制造内乱,好为六国续命啊……”
出了这档子事,眼下是加速北上,释黑夫之疑,还是再等等呢?
正犯难之际,却有幕僚匆匆来报,说是城外开来了一支大军,将关隘团团包围!
常頞大惊,与众人来到关上一瞧,却见万千火把燃于关隘四周,将城邑团得水泄不通。
一辆风尘仆仆的戎车向前驶来,上面飘着“陶”字旗号,一名身材瘦小的将尉朝城头拱手,让人传话。
“中……中尉陶小,奉摄政之命,来……来迎常君!”
第0941章
户籍
黑夫入主咸阳两月后,帝国首都的秩序已恢复如初。
摄政明断擅行,大权独揽,九卿皆奉武忠侯之命行事,中枢正常运转,时局稳定,不用再担心隔三岔五的政变,各势力火并的战火波及全城。
北伐军和投降的中尉军接管了咸阳治安,每日巡防不休,咸阳人早已习惯了这一幕,士卒们齐刷刷的脚步声不觉得吵人,反而让他们安心。
有这支力量镇着,至少不必担心有作奸犯科之徒行窃抢劫甚至杀人,若真有胆大包天之辈,事后也被会缉拿,按照秦人早已习惯的律令来惩办——武忠侯废除了胡亥、赵高更易的一些律令,却将始皇帝时律文,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只是略加修改,比如将腐刑限定在强暴妇女的罪犯身上,若北伐军士卒敢造次,亦法不容情!
只有如此严罚,才能管住丘八们躁动的下半身。
“出问题的是定法之人,而非律法本身。”这是武忠侯的观点。
这样也好,居住在咸阳城外郭的农户们——他们大多是爵位不低的军功地主,打完谷子,缴完减半的田租后,在仓里清点着比往年稍多的余粮,也不由称赞起武忠侯来。
“听说武忠侯亦是农户出身,果然知农事之苦,今岁家中余粮能多一些了。”
乱世里,没有什么比积满谷仓的粮食更让人安心了。
但农户们才开始享受农闲的时光,亭长、里正便挨家挨户通知大伙:“明日不得走家串门,各户皆居其家!”
还在各家门上用土块标明了数字次序。
果然,九月十五日这天,吃完朝食后,当地亭长、里正带着四名小吏来,顺着里巷,一家家敲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