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70章
损益得失。

    尉惊颔首,虽然心里仍有些自责,但他并非不识大局之人,但还是喃喃道:“身为长吏,失我治所守地,使我百姓流亡,惊之罪也,此战之后,我或将辞去郡守之职……”

    “我果然,只适合做一富家翁。”两年经营一朝荡然无存,尉惊依然有些颓唐。

    “岂能作此小儿女态!你真是糊涂,战后的衡山,才是吾辈大有作为之地!”

    利咸又斥了尉惊一通:“摄政早已说过,衡山地方狭小,南北又有大江相隔,之所以能立郡,因为铁山、铜绿山的缘故,而非邾县,如今看来,那地方港湾狭小,难堪大任,并不适合做郡府……”

    “最合适的地方,恰恰是武昌!”

    被黑夫以整个荆州五郡托付,利咸对此地未来的发展,战略重点,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侃侃而谈道:

    “依我之见,荆州之形胜有三,武昌、襄阳、江陵!”

    “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荆州言之,则重在江陵;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

    “襄阳、江陵两地无需多言,何言乎重在武昌也?夫武昌者,扼束江、汉,襟带吴、楚。春秋时,吴、楚相攻,即有事于夏口,盖其地通接荆、岘,江、汉合流,为兵冲要地。东南形胜必在上流也,顺流直下,则豫章、江东尽在域内,故曰重在武昌也。”

    “摄政眼光独到,早在武昌还是一片荒地时,便相中此处,南征军以此为基,设大营,中转辎重兵卒,各地舟车汇集,一年成市。”

    “北伐时,又以安陆的老弱妇孺在此屯田筑邑,渐成规模,一年成城。”

    “今更借着避楚军屠城之机,让衡山人南徙,此战之后,便可撤销邾县,将汉水以东诸县并入,称之为江夏郡,治所位于武昌,再一年,必成江南都邑,此地的户口、商贾、繁盛,将十倍于邾县!”

    利咸语气稍稍温和了些:“届时,吾等再禀于摄政,以江夏郡为夏公世代封地,减其徭役、租税。”

    他对荆州未来的规划,需要尉惊帮忙背书,得到采纳的成功率更高,而他,也能借此机会,一举进入朝中,为君侯,为九卿!

    有效果了,这未来的愿景让尉惊有些痴迷,他喃喃说道:

    “仲兄起兵时说过,他是想彻底结束这乱世罢……”

    尉惊又想起,那个邾城郊外,坚决不迁的黄氏老丈了。

    安土重迁,这才是人之常情啊。

    “我只愿吾子吾孙,从出生到垂老入葬,都只用待在一个地方,再也不必经历战乱流离!”

    “你放心。”

    利咸拍着他的肩,激励尉惊与自己携手度过这难关:“这是南郡人最初的期盼。”

    “也是全天下人的愿望!”

    惊颔首,旋即眼中有些惊讶,又闪过几分喜气,他站起身,指着外面道:

    “雪……下雪了。”

    利咸回过头,果然看到洋洋洒洒的雪,从阴郁的天际飘落,落在武昌城,排队住进北伐军故垒屋舍的衡山难民头顶。

    它们也落在百里外,大江对岸,烈火熄灭后,一片焦土的邾县地上,好似在丑陋的疮疤上,撒了层盐霜……

    利咸的嘴角开始上扬,而后是狂喜的大笑:

    “天助!天助!”

    “这场仗,是吾等胜了!”

    第0967章

    江与夏之不可涉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作为新楚国的三闾大夫,对这首屈原在楚国东迁时所作的《哀郢》,昭骚自是背得滚瓜烂熟,但这却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来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秦吏简介 >秦吏目录 > 第47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