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不过,摄政倒是说到吾等心里了,这就是我为何要来此的缘故……”
“让吾子吾孙,不必走上我,我父,我大父,曾祖父的老路,年年出关,岁岁分离,十七从军,六十始归!”
而在生死边缘博打滚爬这么多年,酒公又岂会看不透那一点呢:
能终结战争的,只有战争!
以战止战是没有问题的,唯一的问题在于,当难得的和平到来时,是迫不及待地破坏它,开启下一个战乱的轮回,还是捧起和平,好似掌中脆弱摇晃的火苗,守护它,让它休养生息,一点点变大,引燃更大的光辉。
数日后,禁闭终于结束,酒公重见天日,同袍们列着队在等他,杨喜更是奉上了已由酒公亲兵准备好的甲胄。
酒公走过去,接过了它们,看着这些年轻后生不离不弃的目光,一时间忽然想起来年轻时冲锋陷阵唱的“与子同袍”。
他骂了一句,却也开始穿甲,因为发福套不进去,还招呼杨喜等来帮忙。
最后,将剑放回腰间的鞘中,他心里却仍不服气:“我不信摄政,他与始皇帝一样,满口承诺,能否兑现,却不得而知。”
“但我会随他东出,或许吾等也将战死沙场,活不到兑现的那天,但我希望,吾子吾孙,能看到那天!”
永偃戎兵的那天!
踏上戎车,展现在眼前的是拔营即将东行的十万大军,形成了一条长蛇般的队伍,要前往狭长的函谷,出关而去。
“这是老夫第八次出关。”
酒公对从自己身边骑行而过的杨喜说道:
“也是最后一次,不论是生,还是死!”
“若酒公战死了,晚辈亲自护送君之骸骨归乡!”
接下这句话,杨喜发出了一声大吼:
“出关!”
作为前锋踵军,整个车骑都尉上万人马嘶鸣,也大声呼喊。
“出关!”
十万大军齐齐爆发声响,如过去百年,每一次秦军东出一般,惊得戏水声音湮没,震得华岳地动山摇!
“出关!”
这是最后一战!
一战。
定太平!
第0988章
代价是什么呢?
从二月到三月,中原的局势又僵持住了。
秦军八万人军河南、南阳,而楚军七万人军陈郡、砀郡,双方在汜水、方城一线僵持。
秦军在河南是攻势,以成皋为基地,不断渡过汜水在京、索之间对楚军发动进攻,而楚军大部队——十八路县公组成的联军,屯于大梁、陈留,构筑甬道,支援荥阳的楚将钟离眛,勉强能够守住。
而在南线,秦楚则攻守异势,一月时,项籍出南郡,过申息,与共尉大战于汝南,取得胜利,收淮西楚人子弟,补充损失,遂乘胜西进,欲破方城,陷宛城。
但秦军早就在南阳部下防线,陈婴率众御之,楚军疲敝,强弩之末不能穿缟,踌躇难入之际,项籍让人将被俘得到共尉带到方城之前,使之招降旧部,岂料共尉纵然被缚,刀斧在侧,却仍大呼:
“奋力杀贼,勿负摄政!”
又回过头对着楚军大喊:“项籍小儿,非夏公之敌,汝等若不趣降,必为虏也!”
项籍怒,烹共尉,结果却使得方城守士卒更加尽力,楚以故不能过方城而西。
僵持之下,正好夹在秦、楚之间的颍川反而成了最遭罪的地方。
对秦军而言,这是最好突破的缺口,比起楚人,韩人的抵抗微乎其微。
对楚军而言,这又是搜粮捉丁的好去处——韩国不是楚国盟友么?自然要为战争做贡献。
作为韩国“假王”,身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