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沈林恍然,是啊,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身边的这个人,如此敞开心扉,如此放心大胆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了呢?这个人对自己竟然是如此的潜移默化,丝丝渗入,沈林好一阵无语。
宋廷凡了然的挑了挑眉,摆明在说,看吧,你对别人都不是这样,唯独对我这样,我怎么会嫌你罗嗦?心里还暗暗加了句,珍惜都来不及呢!
第六十章
沈林的店从开业以后生意只有渐好,却没有不好的趋势。
好多人来到店里消费,如果是来买书,那么在书店这面的售书地方可以细细的挑,也可以挑好之后拿到后面细阅,也可以就地翻看。总之,合适则付钱走人,不合适继续挑选。沈林皆是丝毫不在意的,只要大家开心就好。当然了,在茶吧那面,如果有的人提前到了,也可以到这面的书店后面去挑选一些书籍看看,算是打发时间。
沈林身后专供看书的地方,也有书架,上面放了不少种类的书,这些都是给与别人闲来翻看的。可是不得不承认,这样做,书的磨损很厉害,沈林看着心疼,倒不是心疼钱,而是心疼书。于是一个星期之后,宋廷凡给沈林支了个招儿。
投币!没有错,就是投币!宋廷凡给沈林专门订购了一套类似于自动取可乐饮料的那种机器。把书的每一层书架上面都设置了投币孔。只有你投币了,这层书架上的玻璃罩面才会自动打开,然后你再挑选自己想看的书。沈林一听,是个很好的主意。可是又担心起来机器太贵,而且客人有可能不愿意花这样的钱去看书。
宋廷凡对沈林的这种担忧根本不放在心上,那机器的钱用得着沈林去担忧考虑吗?还有,既然能去茶吧消费的人,自然不会在乎一元两元的投币消费的。
宋廷凡的这个提议立竿见影,效果很快出来了。书籍得以保护,而且消费的人也没有减少,有的来消费的人甚至跟沈林说,这样做是对的,要不然书的折损费找谁算?(沈林后面的书籍都是定期更新调整的,自然都是新的多,折损费也是一笔不小的预算。)
解决了这一忧扰问题,沈林几乎是对现在的工作没有其他挑剔了。每天都是舒心而自在。
相比较而言,宋廷凡却比沈林忙的多了。回到北京之后,既然这三个人已经聚头,那么公司迁立回北京,首先就要做些重大决策出来,一些项目工程,可以开展的,可以投标的,都要操作起来。虽说自己安排了穆杰刘裕全权负责,可是那一个半月对几个城市的市场考察,只有自己是最清楚,最后当然也得参与其中。所以,宋廷凡这面算是正式的忙起来了。
两个人虽然彼此有彼此的事情,可是见面的机会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每天早上的早饭必然是一起吃的,然后宋廷凡开车把沈林载到书店,自己再去公司。其实,沈林的书店距离宋廷凡的公司很近,就两条街。当初宋廷凡让刘裕找店面,虽然没有明说要做这样的安排,可是最后不管刘裕有心还是无心,总之那样做的结果就是给如今留下了很多方便。比如:一起上班,一起吃午饭,一起回家等。就这些,让宋廷凡对自己的兄弟也足以多谢了。
沈林店里的生意日渐平稳,不再是初开时的兴旺客满,不过,可能到底是因为环境的雅致和别具新意,还是吸引了不少人成为了常客,可以说每天的客流量很平妥。像这些常客中,就有一位老人,几乎一个星期总有两天下午是在沈林书店里渡过的。
即使这样,轻松舒心之余偶尔的劳累感沈林还是有的。尤其是到了每个月的月末,书源的更新调整,这对沈林来说,确实是一项很吃力的活。沈林本人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即使宋廷凡提议过找个人帮帮他,可是沈林却仍然坚持要自己清点缺货,舒理缺货。就是书的上架、排放,沈林也一定是在旁边亲自监督。
每每月底看到沈林那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