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过的很多历史,想到了那些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的事件,想到哪些事件若成了将给时代带来的巨大进步,也想到了那些用无数性命换来的成功历史事件给人类带来的福音。
再想想眼下,这一步是有可能跨出去的。
乔雅南伸出双手看着微微颤抖的十指,然后将左手覆盖住右手,十指交叉紧握,再松开时,手不抖了。
铺开纸张,倒水磨墨,挑一支最完整的羽毛笔蘸墨,乔雅南脑中思路清晰,落笔如神。
吕晓春不知何时回来了,走到她身后看了片刻,很快按捺不住的把她前边写的拿手里从头开始看,看着看着还会翻到前边去,眉头时而皱紧时而松开,时而恍然大悟时而若有所思。
乔雅南也不理会,她生怕思路断了,笔下越写越潦草,字体开始缺胳膊断腿。
工作三年,她写了无数工作报告,那时候最烦的就是写这玩意。谁能想到呢,现在竟然派上大用场了!
她现在写的就是以总结经验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把桂花里是怎么从一无所有衣不蔽体,到现在家有余财精神面貌良好写得跃然纸上,务必让见到这报告的人如同亲眼所见,心动,然后行动。
她只做她会做的和她知道的,其他的,自有这个时代的聪明人去补全。
第五百零六章
一份报告
写下最后一个字,收笔时乔雅南点了一点。
古代行文不用标点符号,三字经中‘明句读’的意思就是学会断句。她写惯了大白话,也不爱用之乎者也,索性每一句话后面都用一个点来作为断句。
从写第一个话本开始,她就逼着自已养成了这个习惯,和怀信的通信中她也延用了这个习惯,显然,不用特意说明就都看懂了,她收到的第一个话本里面原封不动的用了这个点来断句。
自然,吕晓春也是一眼即明,她根本没分给这个新的断句方式一星半点的注意力,所有心思都在她亲眼看着写出来的这篇文章上。
不比文人写文章的花团锦簇,也不如写奏折的严丝合缝,只看着这篇文章,难以想像书写的人正是把桂花里一力打造成这般的人。
她完全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落笔,分析桂花里的地理位置,它的依仗,它的优劣势,它的成与不成的机率,以及如何平衡百姓的得失,如何让百姓把这些事都当成自已的事来做。
她还分析了村民的心理,村中长者的心理,她甚至把自已也都剖析了一番,哪个节点上打过退堂鼓,哪个节点上被感动被激励,哪个节点上开始信心十足,觉得自已一定能成……
吕晓春把数张纸折叠整齐放在书桌上用手按住,看着揉手腕的人点点头:“果然啊,挤一挤还有。”
“挤干了。”乔雅南指着自已的脑袋摇了摇:“连水都全挤出来了。”
吕晓春不接她的茬,屈指敲了敲那几张纸:“有想法了?”
乔雅南沉默片刻:“桂花里太小了,不说全朝,光一个常信县就有九十个里,就算人人有钱也代表不了什么,可若常信县成为典范了呢?”
吕晓春看着她:“你知不知道这有多难?”
她知道,她沿着前人足迹走了三年,太清楚前行的人吃了多少苦头。可她脑子里装着的不止是她的工作经验,还有前人的经验,同僚的经验,以及从新闻中,内部文件中看过的无数成功经验。只是指点方向,她自认可以胜任。
乔雅南这会特别后悔,要早知道有用得上的一天,在交换学习的时候,开会的时候,看报告的时候她一定会再认真一些,记住更多一些,现在就能掏出更多有用的东西来了。
但就这些,也已经够用许久。
“今日我已经借机把同乡五里整合起来,以桂花里为中心带动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