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所以受到皇上这么多误解,主要还是因为皇帝距离我太远了,再加上每天有一群人在朝廷上诽谤我,无限夸大我的实力——要是寡人真有这样的实力就……说不定就忍不下这口气,真造反去了。
京师归来
京师之行非常顺利。
三月,经礼部同意,我进京祭拜父皇,并叩见皇上——我的侄子。就在我动身进京之前,很多小人又在皇上面前造谣,说我早有反心,所以一定不敢前往京师,这些诽谤被我用事实击破了,我进京的行动让朝廷里的小人们——黄子澄、齐泰他们哑口无言。我毕恭毕敬地叩见了皇帝,诚惶诚恐地匍匐在地。然后去祭拜了父皇——希望父皇的在天之灵能保佑我,不要让侄子剥夺我的王爵。然后我在京师呆了一个多月,被皇帝轰回北平来了。
妻子看到我回来后,脸上又是惊喜又是担忧,她一直提心吊胆,深恐我会忍不住气,和朝廷里的小人们争吵起来,而皇上正宠信他们。
“早让你放心,我可不是这么鲁莽的人。”朝中的小人令我感到恶心,他们都是父皇给侄儿精心挑选出来的,身肩辅佐皇室的重任,但是他们考虑更多的不是如何辅佐皇上,巩固皇室,而是如何为自己赢取名利。自古以来,功莫大于削藩,他们希望名垂青史,希望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是面对汉朝初年一样的强藩,这帮小人真敢挺身坚持削藩的话,说不定我会钦佩他们的勇气。可现在是大明不是西汉,西汉的藩王有封地、有军队、有子民,而大明亲王除了一个王府什么都没有。一群无胆鼠辈,为了梦想中的青史留名,就硬要挑拨皇上和他亲叔叔们的骨肉之情,欺负我们这些无力自卫的亲王,如果我真有西汉诸王的实力,他们多半不敢欺负到我头上了。
“我不是十六、七岁的时候了,”我对妻子说道。那时我还是满腔热血的少年郎,一心要保卫父皇和大哥的天下,骑马仗剑冲杀在北疆的第一线,来自父亲或大哥的一两句称赞就能让我高兴上几个月:“我有妻子、孩子,我不会图一时之快给家里招灾的。”
听到我的话后,妻子如释重负地点点头,不过脸上的忧色依旧没有散去。在去京师陛见皇上前,我已经和妻子说过我的愿望,我最希望看到的莫过于皇上亲切地拉住我的手,说:“叔王为国戍边辛苦了,以后就留在京师享福吧。”而那样我一定会立刻感激涕零地答应下来。我确实已经为国戍边半辈子了,为了父皇、大哥、侄子也就是我们朱家的天下。现在我已经不是年轻人了,而且皇上想必也不会再像父皇那样让我指挥北疆保卫战。既然如此,那我还在北平呆着干什么呢?京师比北平繁荣多了,给我的新王府哪怕小一点我也高兴啊。再说留在皇上身边,我隔三差五去叩见他一次,很快感情就建立起来了,毕竟我们还是一家子嘛,而且那些小人就没机会说我想造反了。
“无妨,无妨。”我对妻子笑道,这次虽然没有达到全部的目的,但是想来皇上应该明白那些谣言全都是不实之词:“以我想来,移藩不是件小事,皇上也不想仓促行事,所以就先让我回来了,说不定现在礼部已经在议燕王移藩的问题了。”
妻子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但愿如老爷所料。”
闻言我不由得一怔。妻子一向才思敏捷,就是关于战阵也相当有见解,颇有徐元帅之风。她似乎还有什么隐忧,可并没有明言。
数日之后,不用妻子明言我也知道了她的担忧,朝野开始哄传我到京师时“行皇道入,登陛不拜”,朝中百官都因为我的不臣之举而义愤填膺,纷纷要求皇上严惩我。然后,我那个贵为天子的侄子以他和我是至亲而拒绝了。
“我还以为我保住了我自己的王位。”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除了一声长叹还能有其它什么反应呢?京师里的小人依旧不肯放弃他们的削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