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66章
    “郑逆逃走时把东西都毁了。”施琅在厦门转悠了一圈,这次由于没有郑瓒绪带走的大队降军的威胁,郑经撤退得比较从容,对厦门的造船长、仓库、港口进行了彻底的破坏。施琅检查完厦门的设施后就断定,几十年内就休想威胁澎湖了——在邓名的前世,施琅攻击澎湖用的还是倒戈闽军的降军、降船,此外还有很多耿藩的船只,其中不少就是通过厦门的未遭到破坏的造船厂生产的。

    对于黄梧的禁海令,施琅最初也没有太多的不满,虽然这可能会给清廷造成严重的破坏,但好处就是没有了水师和造船能力,朝廷也不会逼着他们两个去打郑成功了——上次听说郑成功在南京惨败,施琅和黄梧鼓起勇气想去占便宜,没想到刚刚遭遇惨败、军心士气都在最低谷的郑成功还是这么厉害,又是一场空前的惨败——回来后黄梧和施琅一商议,这次有达素这个鳌拜的密友在前面顶着,朝廷不会穷追战败的责任,但下次就未必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谁想到郑成功这么早就死了啊。”现在提起此事,黄梧也颇有些后悔,厦门海大捷后,黄梧和施琅都估计再有两三年,朝廷可能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痛,逼他们再次去攻打厦门。就算朝廷的注意力被邓名吸引走了,过上几年估计郑成功也会再次去攻打南京或是广州,导致朝廷震惊,然后注意到福建绿营养了很久该用一用了。

    如果朝廷因为震惊或是自信,而推着他们去打郑成功的话,施琅和黄梧估计就算不死在战场上,也得被朝廷杀头,所以啥都别说了,咱们先把朝廷的水师都毁了再说吧。未雨绸缪的黄梧和施琅不但把船只毁了,连造船厂都烧了,渔业也荒废了,这样将来就算朝廷想重建水师,都没发造船、没地方招募水手。若是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军费花费巨大,估计北京肯定会争论不休,没有几十年吵不出个结果来。

    至于封疆禁海,施琅和黄梧可不是北京那帮没见识的满洲人,这招肯定困不死国姓爷,不过让郑家收入大大减少还是做得到的,这样闽军的恢复速度就会慢很多。熬个几十年,黄梧、施琅哥俩都含笑老死在了病床上,那海疆的事情就爱谁谁吧。

    可没想到他们两个岁数大的还活蹦乱跳的,年富力强的国性爷倒先走了,黄梧虽然没信心对付郑成功,但和初出茅庐的郑经比划两下的胆子还是有的。

    “若是不把五省的水师都烧了,若是郑瓒绪他们都来投奔我们,这澎湖好像能打了啊。”黄梧越想越是心痛,虽然郑经现在还年轻,但台湾是有渔民、有海运的,过上十年、八年,新一代的水师人才就会成长起来;而大陆这边禁海令一下,就是再过百八十年,海军也休想凭空冒出来。

    “还把船厂都烧了。”施琅也是一脸的丧气,当初黄梧提出禁海令的时候,施琅也帮着摇旗呐喊,说这是困死郑成功的良策,现在已经颁行全国了,还靠血腥屠杀把沿海地区的百姓反抗都镇压了下去,现在总不能一看郑成功死了就推翻重来吧,对朝廷明说:当初我主张烧船是怕你们让我出海去打国姓爷,现在国姓爷死了,我有出海去打他那个年纪轻轻的儿子的信心,所以咱们重修船厂、造点船给我立功去吧。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还是大功。”黄梧和施琅收起去欺负年轻人的念头,决定回去就和李率泰一起向朝廷表功,不管怎么样,他们算是把金门、厦门都收复了,能证明朝廷没有白白招安他们了。

    ……

    撤退的郑经自然不会有心情把这件事及时通报给舟山,而且现在郑军对张煌言的观感也很微妙;但闽都李率泰、藩王耿继茂就完全不同了,把明军从近岸驱逐是件了不起的大功。

    上次得知郑成功死讯后,耿继茂、李率泰、黄梧、施琅他们就联名上奏,为自己表功:耿继茂才移镇福建两年郑成功就去世了,这当然说明他威名远播,在耿继茂看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伐清简介 >伐清目录 > 第16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