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么!”
“所以奴才觉得,邓名必然没有走。邓名虽然年轻,但流窜六省,祸乱天下,乃是当世第一巨寇,绝对不会愚蠢到这个地步。说不定邓名打着赵天霸的旗号坐镇在此地,而让赵天霸领着偏师在山东登陆,企图扰乱我军军心。”李国英认为自己的猜测可能性很大,赵天霸不是有把子力气么?没有指挥大军的能力,但领着几百、上千精兵在山东骚扰还是可能做到的。
自从与明军主力开始对峙以来,遏必隆就对胜利充满了信心,在他看来,时间并不是明军的朋友,明军的优势只在于沿着长江的机动能力。这也是李国英反复强调的,李国英认为在长江沿岸很难抓住会战的机会,反倒会被明军来回调动,利用清军兵力分散的机会各个击破——在忠县、万县一战中,李国英就是这么吃的大亏。
而现在明军抛弃了他们最大的优势,集中兵力来和清廷的中央军主力对峙,那就等于解除了对两江部队的压制。以前因为明军水面压力过大,两江部队不得不分散坚守各个坚城,现在就有了集结起来前来助战的机会。
但没想到,两江部队依旧是原先那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即使遏必隆反复通报南京、南昌,称明军的主力都在淮安一线,他们不太可能在渡江时遇到伏击了,但蒋国柱他们还是坚称明军依旧在长江上保留了强大的兵力——不过要说明军能强大到一边集中起十万军队和清廷中央军对峙,一边还能保持对南京的优势,那遏必隆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信的。
而随着最新的报告传来,遏必隆对战局就更看不懂了。
这次北京派人送来的信件中包括了祖泽溥奏章的内容,见到祖泽溥转而支持议和了,遏必隆也和索尼、鳌拜他们一样,猜到祖泽溥多半是被登陆的明军打垮了。
看到这封报告后,李国英虽然还是不相信邓名去山东了,不过对自己原先的判断也产生了一点怀疑:“赵天霸就是个匹夫之勇,赵副将说打垮他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要是他带兵去山东,能打得过山东总督吗?”
……
一直和两江扯皮到了十一月十五日,局面依旧没有发生任何有利于清军的转变,遏必隆望眼欲穿的援军连个影子都没有。他盼望着前后夹击明军已经一个多月了,但就是实现不了。反倒是祖泽溥把应该派来淮阳的北方援军扣了一部分,还说山东绿营已经自顾不暇,不可能继续支援江南战场了。
今天朝廷又送来新的八百里加急,称祖泽溥报告邓名正在席卷胶东,不久前把莱州知府熊森的印信缴获,送到了青州城,看起来莱州已经沦陷无疑。而去莱州等地侦查的天津水师也被明军打垮了,得理不饶人的闽军一直追到了天津港外,可怜几十艘清军战舰只逃回来了两艘。据幸免于难的水师官兵说,莱州、登州海外的明军舰队是一眼望不到边,没有一万艘也得有个七、八千艘。索尼和鳌拜狠命挤了挤水分,觉得明军水师大概在一千艘上下,能够运输十几万军队。
现在济南与登州的联系也断断续续,送信的使者都是从胶东半岛南边摸出来的,据说现在登州府的前线军营已经人心惶惶,官兵都知道他们背后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登陆了。祖泽溥还称,登州逃出来的使者还辨认出了大量川军的旗号,祖泽溥要求朝廷立刻给他派去援军,或是干脆将他罢免。
祖泽溥连这话都说出来了,显然是再也支撑不下去了。而北京则有些生气地催问淮阳前线,他们到底是想打还是想退。北京觉得邓名带走了川军的主力,但有两江官兵支援的遏必隆还是不敢与剩下的明军作战,虽然朝中对遏必隆的胆量有些失望,但索尼他们依旧信任遏必隆的指挥能力,如果遏必隆决定不打这一仗,北京也会支持他的判断。
“你现在还认定邓名没有去山东吗?”杰书质问李国英道,本来遏必隆也有相同的看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