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两军列阵完毕,很快对面就开始敲锣打鼓,一起向扶清灭明军发出怒吼声,而扶清灭明军这边也不甘示弱,朝着对面的清军喊打喊杀。
“这些清军有点意思。”邓名看了一会儿,不由得对这支绿营刮目相看。扶清灭明军这边人数过万,而且后面还不断有人陆续到达,清军那边明显人要少。以邓名在登州攻伐的经验,看到扶清灭明军人这么多,还有盔甲、盾牌,被喊上一会儿后,清军就会出现逃兵了。
而对面的清军士气不堕,也没有看到有大批士兵开小差从阵后逃走,说明这不是一支由县城兵丁组成的普通营兵。
“让三眼铳大队出击!”邓名用力地一挥手,身边高云轩的传令兵急忙发出旗号。前面的军官看了一会儿,大部分人都正确地理解了邓名的命令,很快,数百名步兵就走到阵前,手持从祖泽溥那里缴获来的三眼铳,向着敌军露出了黑洞洞的枪口。
第30节成长(下)
经过长期的训练后,川军现在都能做到踩着鼓点前进,即使是战前才征召来的士兵也在日常军训中接受过足够多的训练,完全能够理解和服从军队的金鼓旗号。但扶清灭明军依旧做不到,现在只有少量军官明白擂鼓就是前进,但还是经常会搞错,或是听不清鼓声而瞎走一通。
“砰!”
“砰!砰!”
三眼铳响成了一片,听到这齐射声后,全军都为之一振,因为经常有人嚷嚷听不清鼓声,邓名也无法分辨他们到底是真的听不清,还是不愿意上前打仗,所以就暂时改用三眼铳来发令。不得不说这东西用来指挥的效果比金鼓要好很多,谁也没法再说什么没听见了。
第一次发铳就是要军队注意:我们要开始进攻了,做好准备。
上万的明军已经恐吓了对面的清军半个时辰了,可对方还是没有出现大量逃亡,这让扶清灭明军意识到对面乃是劲敌,不少官兵都心里打鼓,希望能够再多吓唬对方一会儿。见邓名宣布要进攻了,不少士兵心里惴惴不安,但也只好打起精神准备进攻。
随着第二声铳响,三眼铳大队就迈开步子向前走去,整排的扶清军都跟在后面前进。三眼铳的射击相当响亮,还能腾起不少烟雾,起到一些遮蔽敌人视野的作用,一开始邓名用三眼铳做指挥器材时,还把不少扶清军吓倒了——那些新参加军队的秀才和佃农的见识还不如江湖好汉们,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大声的炮响,被雷霆般的铳声惊得腿软。
不过邓名告诉他们这也就是听个响,而且根据邓名养马的经验,只要见识过爆破城墙后,战马就不太害怕铳声了。事情的发展也验证了邓名的判断,听过几次城墙坍塌的巨响后,扶清军对铳声确实不太敏感了。
不过对面的清军受到的影响不小,这批清军是刚从牙山前线撤下来,计划返回登州的,不想前面的友军都过去了,他们却被扶清军堵在了后面。由于和义军交战过,或是至少见过中央军和义军交战,所以对面扶清军发出的凶狠吆喝并没有吓破这些清军的胆子,他们甚至还反着叫嚷,想吓跑对面的一些胆小鬼。
不过这个计划没有成功,对面的扶清军明显战斗力远在义军之上,看到好几千清军大声叫唤,还拼命地用武器碰撞盾牌,居然义军没有大批开小差的。当扶清军向清军发射火铳后,清军的士气更受到沉重的的打击——对面的贼人拿的不是木棍而是刀剑,而且他们居然还有火器,不但不逃跑还试图和官兵打上一仗。
扶清军小心翼翼地前进着,前排的三眼铳大队都是扶清军中的精兵,由特别勇敢的好汉和特别老实的佃农组成,由一腔热血的年轻读书人带队。扶清军的精锐除了这些火铳手外,还有大盾牌兵,大部分也都是读书人带着的乡下佃户。
传统的阵容一般是有两大类,一种就是炮灰先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