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86章
他也就是是个中等偏上的富户——衣食无忧,有房有积蓄,也娶亲了,但看起来绝对没有机会大富大贵。

    本来帝国议员这种事是轮不到顾英的,当初大家觉得这是个傀儡机构的时候,叙州人肯定不会大老远跑去成都开会;后来发现其中的潜力后,叙州本地的议员也都是袁象的主要合作者,不是船厂老板就是商行之主,至于帝国议员更是其中最有钱的一批。不过等这个机构改为常设后,那些老板就觉得不方便了,最后顾英被大伙儿想中——这人是最早来叙州的那批人中的一份子,知根知底大家都清楚他是个厚道人;在叙州有家产、娶妻生子对本地有感情;而且是个中上人家,所谓有恒产有恒心,就是他了!

    现在顾英拿着帝国议员的俸禄,还有叙州给的一份津贴,自从来成都上任后,还不断接到叙州知府衙门和豪商的来信,向他介绍叙州的发展和他们的需求。这让顾英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也是个重要人物了,还肩负着为叙州桑梓谋福的责任。有时还能为国家出力,比如讨论为军队购买战舰或是向东南督抚出售漕船的时候,议会里的同僚就很看重顾英的意见,因为他以前当到过船厂的主管,还是从工人一步步爬上来的,对船只的成本、质量检验都很熟悉,是这方面的专家。

    今天议会讨论的话题让顾英有点紧张,因为这次他们的提议可能会和保国公的意见相左。

    事情的起因依旧是东南的文字狱,在进入四川接受教育前,读书人对顾英来说自然是高高在上,虽然不像天子那样如同在云端上一样,但也是令人只能仰视的。可等顾英也识字,开始能看报纸后,对南狩的大明天子的敬仰就不剩什么了,而本来和大明天子同样是神佛一般的大清皇帝,在顾英眼里也不过是个强盗的后代罢了。至于士人也是一样,通过报纸了解得越多,川西同秀才对他们的崇敬也就变得越低。

    蒋国柱、赵国祚的提议自然不会对帝国议会隐瞒,以前顾英还是个江西农民的时候,他肯定不会生出谋夺士人家产的心思,但现在就不同了,他和不少同僚一样,都觉得这些人的死活似乎和四川关系不大。既然东南督抚肯分赃给四川人,那他们又为什么不干呢?不是说帝国就是强盗的同义词吗?那顾英身为帝国议会议员,当然要做点名符其实的决定。

    很多议员都认为应该对此事持中立和彻底置身度外的态度,卖给庄家军火不是还要出军火么?而赵国祚的条件本来是白给。浙江那边也就算了,而蒋国柱一直是帝国的积极合作者,好几年没打仗军力也要比浙江强很多,帝国议会觉得如果大肆插手江南的事,好像也没有什么好处,而且如果江南和浙江一样大打出手,对帝国的长江贸易收入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按照不少人的心思,这种事四川甚至应该暗中支持,帮肯给四川分赃的蒋国柱一个忙。只是邓名的态度似乎有些古怪,看上去好像不支持东南督抚的行动,这就让不少帝国议员心里打鼓,不知道是不是该反对东南督抚对士人的迫害。

    今天议会里讨论的时候,不少发言的人也都对邓名的真实态度感到迷惑,如果邓名明确地表示反对,那议员们多半也不会犹豫了,就算想不通也要支持江南士林。可邓名看上去似乎也在摇摆不定,有些人发言表示邓名卖军火给士人也不一定表示他就是站在士人一边,只是本着有钱就赚的原则——听上去确实很像提督的为人。

    如果邓名的行动只是取决于利益大小而不是受到其他什么道德约束的话,帝国议会觉得还是支持蒋国柱更佳,这样风险更小而且收益同样有保证。

    经过一上午的讨论后,有人就提议向保国公发出一个建议,建议在此后的行动中严守中立,根本不要卖军火给江南企图抵抗的缙绅,以保证江南的和平稳定。

    这样一提案很符合顾英的心思,在他接到的来信中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伐清简介 >伐清目录 > 第18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