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24章
收获和将领的利益相关时,他们就会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而影响整体的战略。李国英宁可麻烦一点,也不愿意在紧急关头出现将领擅自行动保卫自己财产的举动。

    而且还有更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李国英依旧认为重庆可以放弃,如果在重庆周围开垦了大量的军屯,撤离重庆就会遇到更大的阻力,将领不愿意自家的利益受损,多半会力主在这里坚持下去。

    相比十万大军的开销,军屯那点收获实在是杯水车薪,就好像明朝为了对抗后金在关宁屯田,从山海关一直到宁远、锦州都有大量的军屯。崇祯初年,仅祖大寿一家就有上万辅兵在田地里为祖家耕作;崇祯后期;吴三桂家甚至膨胀到控制了两、三万辽民为自己垦殖。可依旧需要朝廷大量地输入粮饷。大量的土地让吴家、祖家都全力反对从那些已经非常危险的地区撤离,迫使朝廷一次次投入更多的援军和物资。

    “重庆到底有没有保留的意义,还要看这次打万县的结果。”李国英在心里默默想着,十几万军队驻扎在重庆,如果能切断长江航运当然最好,若是不能,只要能让邓名、袁宗第疲于奔命,来回增援也算是物有所值;更甚一步,只要能把邓名拖在四川无法再攻击江南,那这份开销也不算打了水漂。但如果庞大的清军根本威胁不了万县,反倒只能苦苦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的话,那李国英觉得这个重庆还是赶紧扔掉为好。李国英在这里没有任何军屯,真要坚持撤兵,将领们也就是抱怨几声,并不会拼死阻拦。

    七月初,李国英接到先遣队的报告,称他们已经安全抵达了忠县,与当地的清军会合。望眼欲穿的川陕总督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誓师出发。

    除了已经抵达忠县的部队外,还有三万清军早就渡过嘉陵江,随着李国英一声令下他们就开始向东进发。不过和遮遮掩掩的先遣队不同,这些清军正大光明地沿着江岸前进,完全不怕被过往的明军船只发现。在已经渡江的陆军向东进发的同时,李国英还突然打开了封锁嘉陵江的铁链障碍,在重庆后方躲藏了一年之久的嘉陵江水师涌出江口,毫无顾忌地驶入长江。

    在清军松开锁链,让船只一艘艘驶出江口之前,过路的明军船只就发现了清军的异常。而看到清军水师一反常态地驶出江口,而且后面似乎还有大量船只跟进的时候,明军的船只也都选择了保守战略,分别向上下游避让开。

    主持誓师的李国英会带着标营和后队在几天内渡江东进,开出嘉陵江的清军船只中有不少满载着辎重,它们会在战舰的保护下直奔忠县,在那里卸下粮秣、火药和辅兵。李国英煞费苦心地筹划这次进军,为了更高效和迅速地向万县进军,必须利用水运,而为了保护船只,李国英派出了先遣队到预设地点搭建水营,让陆军给船只提供掩护。

    这些陆军搭建的水营能够让嘉陵江水师休息、躲避,获得补给和修理的机会,有了陆军配合,明军水师如果优势不大的话,不能给清军的水师和水运构成太大的威胁。相反,清军的水师反倒能够严重地威胁那些远离基地的明军船只,如果它们负伤受损,周围都是清军陆军出没,这些明军船只很可能会被李国英直接俘获。

    不过若是陆军出现得太早,那就会引起万县的警惕,一旦发现清军在忠县周围大肆修筑水营,那袁宗第肯定会知道嘉陵江水师打算大举出动,这既会让万县提高警惕,也可能导致袁宗第向邓名求助。因此李国英仔细设计了一番,先遣队秘密出发,尽可能保证在先遣队开始建设水营的时候才让嘉陵江水师出发。

    看到清军水陆并进后,万县和川西水师都感觉来者不善,这些本来就是为了护航而出动的战舰实力也不算雄厚,未必啃得动抱团而进的嘉陵江水师。而且嘉陵江水师和甘陕绿营紧密配合,顺流而下的水师后面就是三万沿着江岸东进的绿营,明军就算打伤了清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伐清简介 >伐清目录 > 第1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