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旗和绿营不同,不能白白牺牲,要是汉八旗伤亡太大,袁佳文弼回到北京不好见人;现在是满清初年,旗汉不通婚的政策执行得尚可,汉八旗属于旗人,很多人都和满人有姻亲关系,袁佳文弼不心疼绿营,但不可能不心疼他的正白旗(汉)同胞。
见王明德迟疑不定,袁佳文弼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就拍着胸脯保证道:“等击溃了贼人,开始追击后,无论是披甲还是无甲的贼人,我都不会滥杀也不会交给别人,而是统统送给王总兵,到时候王总兵挑一挑,把老弱病残还给我就是了。”
如果王明德负责总攻的话,后续的追击活动肯定是以逸待劳的汉八旗负责,汉八旗和绿营不同,抓到了俘虏既不能抬旗补充自己,也不会把这些危险分子带回北京当包衣,肯定是都杀了换首级功。袁佳文弼就是向王明德保证,战后身强力壮的俘虏都归他,不会让他白白出力打头阵——即使是用张勇做诱饵在先,袁佳文弼也还是打算让王明德的部下去当冲锋陷阵的炮灰。
“好,副都统,我们一言为定!”王明德很有炮灰的自觉,和八旗兵并肩作战要没有这点觉悟那真不用混了。既然袁佳文弼保证把所有的俘虏都交给自己而不是其他人,王明德认为这炮灰就当得物超所值。
“对了,副都统,能不能让你麾下的火器兵助战?”王明德估计袁宗第虽然判断不清自己的兵力,但还是会留下数百甲兵掩护后路,如果有八旗的鸟铳和虎蹲炮掩护,王明德的损失就会更小了。
“理所应当。”袁佳文弼一口答应下来。
袁宗第和后军的联络工作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此时大部分军队已经返回他的旗下,前军的两千战兵已经集结了一千五百人,剩下的部分也已经回到了战线上,但是还没有返回建制。早先返回的士兵状态恢复得可以,可以和那八百没有参战的战兵一起发起进攻。袁宗第计划以后军为主攻,在主力营猛攻张勇的同时,从西面发起配合作战。只要袁宗第发起总攻的烽火,后军就会开始进攻,他猜张勇可能会判断失误,把主要的兵力用在自己这个方向上,这样就能给明军带来很大的优势。
不过袁宗第还没有下令生火,因为他现在有些困扰,不清楚背后出现的清军到底实力如何。胡文科的部下大都不清楚具体的清军兵力部署,虽然俘虏们交代的情报很混乱,但有一点好像是真的,那就是此次清军对万县的攻击规模比袁宗第最初想像的要强大不少,号称有几万到十几万不等。
但王明德的动向只有张勇知道,就是张勇麾下的普通士兵也不知道王明德正在急速赶来,胡文科的部下对此更是一无所知——就是他们的统帅都不知道王明德距离此地已经很近了。至于袁佳文弼统帅的十个牛录的汉八旗,那些俘虏更是完全不了解,因此袁宗第只知道整个战略上清军的实力相当雄厚,但具体到这个战场上,他还是相当地缺乏了解。
因此当袁宗第派去西方的哨探与王明德的斥候发生接触后,袁宗第也判断不清这些清军到底是张勇所属的某支部队,还是另外一支清军主力部队的先锋;而如果是另外一支新的清军部队的话,他们的规模和战斗力到底如何在什么水平上,更是无从知晓。如果这些敌人只是被切断的张勇军的一部分的话,袁宗第就不必太担心他们能发起有力的攻击,只要留下少量监视部队就可以。
“可是俘虏们说有好几万鞑子陆续向万县而来,或许这支鞑子也会有上千披甲?”俘虏的口供让袁宗第变得警惕起来,他觉得还是谨慎一点儿为好,不要完全无视来自背后的威胁。
如果没有俘虏的口供,袁宗第大概就会让最疲劳和负伤的甲兵和辅兵一起留下来威慑、监视,同时接受还在陆续归队的部下,挡住那些想寻机策应张勇的小股敌兵便是。但现在袁宗第决定留下三百甲兵,以免被突然出现的另外一支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