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29章
    “当然不能,他们以后会变本加厉地见死不救。”李国英收敛起笑容,苦笑一声:“可我怎么也得斡旋一番,至少不能让他们自相残杀啊。”

    这次和袁宗第一战,李国英自问若是在战场那就能居中指挥,不会让这种抢功的行为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袁宗第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本人在场,手下不敢在主帅亲临战场的时候偷懒。可惜川陕总督分身乏术,他要管的事情太多,结果没能亲临一线就出了这么大的纰漏:“我保举张勇为提督陕西军务总兵官,就是想帮他树立威信,将来可以在我不在的时候帮我分忧。”

    本来李国英对高明瞻寄予厚望,但高巡抚先是在重庆一战时抛弃部下和城池逃走,导致他在王明德等人心目中威信扫地;后来李国英为了栽培他又派他带着谭诣去攻打成都,希望高明瞻能恢复一些声望,也趁机培养出一些和谭诣的战友之情来。结果高明瞻被俘,全军覆灭,谭诣也被杀,李国英的打算全盘落空。

    眼看高明瞻培养不出来,李国英就把目光转移到张勇身上。此人和赵良栋、王进宝的关系不错,脾气也不像赵良栋那么坏,能够和同僚相处;而且张勇资格老,也能让王明德等人服气,更不用说还有真才实学,战场经验丰富可以委以重任,怎么看都是个很好的前军总指挥人选。

    这次的万县之战,李国英没有适当的人可以留在后方处理交通线的事务,只好亲自上场指挥,不想又闹出这么大的事来,以后别说让张勇指挥王明德他们了,如果李国英不在场的话,搞不好几个人都能互相背后下刀子。

    交通线的事务不能无人负责,李国英思来想去,最后只好修书一份给孙思克。孙都统指挥三千汉八旗,是太皇太后和皇上面前的红人,威望足能够压住众人,李国英又推荐了几个自己的幕僚去辅佐他。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孙思克按照李国英留下的条陈来办,就不会有什么大麻烦。

    “明天一早就出发去万县。”李国英又喝了一碗药,他仍然感到有些不适,但留给他的时间实在不多了:“赶快把袁宗第的田都烧了,然后立刻指挥退兵。邓名最快五、六天后就能到,我应该来得及赶回来,把大权从孙思克手中拿回来。”

    “我必须要一个副手,不然这些人忙不过来也没法让人放心。高明瞻、张勇都太让我失望了;王明德从上次邓名来重庆时的表现看,也胆色不足,再说他又被俘了三次!我固然可以替他向朝廷隐瞒,但他在军中的威望是没法救了。难道非要用赵良栋吗?他的脾气太坏了,就是张勇和王进宝这些他的朋友都有些受不了他的脾气。他到了重庆后,几乎把众人都骂过来了,大家能听他的指挥吗?”不知不觉李国英又想了很久,迟迟没能入睡。

    ※※※

    一封又一封的情报连续不断地送到叙州,一连三天,叙州知府衙门天天召开军事会议,就连知府袁象在处理完他的公务后也会跑来会议上,发表一些他的军事观点。

    等到第四封报告送到时,叙州所有人都彻底改变了看法,李国英毫无疑问发动了大规模攻势,动员兵力超过四万人,其中披甲估计在一万人左右——直到现在明军的报告依然是概数,大都是军官在远距离观察清军,然后依据自己的心中的旧有意见作出推断,而叙州这里同样如此。但李国英发动这么大规模攻势的用意依旧让叙州赶到迷惑,现在邓名的猜测和袁宗第当初的非常接近,那就是李国英想大力补充忠县,让忠县能够驻扎更多的部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过只要万县还在我们手中,就算清军在忠县修建水营,对我们的航运影响也不大。”袁宗第特别关心忠县的城防是因为他想成为攻克重庆的主力,而邓名一直认为川西部队会是攻击重庆理所当然的主力,万县部队顶多是起到偏师作用,就是不起作用问题都不大。那样李国英在忠县放置大量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伐清简介 >伐清目录 > 第12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