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31章
还没有开始交战,但明军已经隐隐占据了准备工作上的上风。

    在通报过大概的战略形势后,邓名在会议后把吴越望单独留下,见到这位临时负责火铳队的军官后,邓名就责备道:“为什么不让火铳兵在开枪后立刻退下来?”

    在完成一次射击后,所有的明军火铳兵都知道他们没有再装填射击第二次的机会,结果明军火铳手都扔下了手中的火枪,拔出贴身的长匕首准备肉搏。

    对火铳兵这样的反应,吴越望也是很不满的,以前火铳兵都是在最远距离上射击,早在敌人冲过来之前就躲到了阵地后,如果射击后敌人已经到了眼前,那就说明阵地已经被冲垮,失去掩护的火铳手除了拔匕首外就是投降乞求活命;不过川军今天的战术明显和以前不同,甚至和战前的战术安排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吴越望也觉得火铳兵都是多此一举,他们应该在射击后抱着火枪跑回阵地后才对。

    但在邓名面前,吴越望则没有说出自己的不满,而是大声地为火铳兵辩护:“我记得提督把这些火铳手视为步兵而不是炮兵或者抛石兵,一直对我们这么说,也要求我们同样讲其视为步兵。”

    “不错,这有什么问题吗?”邓名点点头,反问道。

    “如果没有肉搏的勇气,那还叫什么步兵,如果火铳兵永远到避免肉搏,躲在其他甲士后面,那不管提督怎么看,他们都是炮兵而不是步兵。”吴越望又提到了邓名说过的刺刀:“我认为帝提督说的那个刺刀比他们现在用的长匕首强,装上刺刀他们就相当于矛兵,而这种矛兵还能在接敌前打上一枪,只要足够近绝对能打死一个。”今天近距离的射击给所有的明军军官都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明军中对火铳有了相当统一的认识,那就是一定要在最近的距离上使用:“打死敌人最前排的军官、亲兵后冲锋,这将会是前所未有的强力矛兵。”

    第056章

    俘虏

    吴越望的说法邓名无法反驳,也很赞赏对方对步兵的看法:“说得不错,步兵应该能够参与肉搏,不过吴中尉一定知道那些火铳有多么珍贵吧?”

    这一百多支火铳都是缴获的,成都暂时还没有自行生产合格火铳的能力,而在今天的战斗中,吴越望指挥的士兵习惯成自然地把火铳向敌阵投掷出去然后拔匕首自卫。

    “以前有不少弩机就是这么被扔坏的,今天把火铳当做石头投出去,还让火铳兵在一线用短兵作战,这是对我军珍贵资源的双重浪费,这次我就不追究了,但下次一定要注意。”根据事后的报告,被扔出去的火铳有不少都被跟进的部队踩坏了,邓名已经下令把这些装备都捡起来尝试修复,不过估计和湖广的单人弩机一样,能修复的是少数,基本是坏一台少一台。

    幸好从满八旗那里又缴获了一批火铳,简单检查后认为质量就算不如禁卫军的,差距也是有限,可以用来装备部队,这才算是弥补上了装备的损失。邓名嘱咐成都的李晋戈,如果火铳无法修复就送给铁匠铺研究,以求尽早让成都能够自产火器装备。

    吴越望领命退下,邓名接下来又连续召见一批手下,向他们部署具体的任务,让明军尽快做好东进与袁宗第夹击李国英的准备。在明军进行准备的同时,更多的审讯报告送到邓名面前,很快邓名对此次李国英的总体规模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些被俘的山西军官甚至对赵良栋南下也有所耳闻。

    “情报很混乱,好像李国英曾经下令赵良栋、王进宝增援重庆,他们还带着一、两万披甲,不过有些辅兵供称,孙思克把所有的船只都用来供他自己使用了,而没有看到有什么船沿嘉陵江上行去接赵良栋——就算有数量也很少,被俘的辅兵有好几千都是从重庆跟过来的,他们都证实了没有船只上行。”

    这些情报进一步支持了邓名先攻击李国英的决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伐清简介 >伐清目录 > 第13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