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唉。”文安之摇摇头,他早就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也知道邓名标新立异,不过这事还是刷新了文安之对邓名、还有在他影响下的夔东众将的认识。文安之并没有意识到,他其实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老夫一直以为,官兵和鞑虏,就是泾渭分明。今天你们让老夫来评判这件事谁对谁错……”文安之又是一通摇头,这是他执掌委员会以来第一次被要求仲裁,结果就是这样一个难题,他环顾众将,都是比他年轻几十岁的人:“反正这个天下是靠你们这些后生小子撑着的,你们自己掂量着办吧,老夫真不知道谁对谁错。”
……
得不到仲裁结果,大家只好继续在菜市场上讨价还价,而刘体纯他们见无法说服任堂等川西将领,无法借用水师,就要求他们火速派出几个使者,一人三马地去追赶邓名的部队:“一个月来回,怎么样,足够了吧?如果左都督说可以,应该就可以了吧?”
为了防止任堂他们在中间故意阻挠,刘体纯他们亲自写了给邓名的信,不但强调了此战对夔东众将的意义,还暗示事关委员会内部的团结。就连送信的使者,也有几个是委员会手下的优秀骑手。刘体纯他们都希望邓名尽快做出答复,以便尽快出兵。
刘体纯等将领觉得,邓名很可能因为不了解情况而无法立刻做出决定,那他就会派人回来询问更多的具体情况,而此时邓名本人还会继续向昆明进发。一来二去几个来回,半年可能就这样过去了——听说邓名不在川西后,刘体纯他们就觉得这个计划多半要流产,没能说服任堂他们,大家就觉得希望很渺茫了,而请求文安之仲裁和派人去追邓名,都是无计可施的最后手段罢了。
第008章
战备
邓名的军队行进速度并不快,八千士兵离开嘉定州后就一直走陆路。自从年中在昆明和李定国达成协议后,建昌就抽出一部分力量建立了连接川西的交通线。这些新建的驿站帮了川军不少忙,不然邓名行军的速度还要慢。
“将来迟早要沿着道路修建兵站,不然这条路实在是太不好走了。”邓名对赵天霸抱怨道。驿站里住不下八千名川军,每日川军都要自己扎营,而且还要准备伙食。虽然有驿站提供向导,告诉明军哪里有可以供大军引用的泉水,哪里有适合扎营的空地,但终究是没有人烟的地方,万事都要靠自己动手。
“那要花多少钱?而且驻守多少兵丁?这么多营地需要不需要经常派人来检查?”赵天霸问道:“如果不常来检查,辛苦修起来的兵站很可能就会荒废了,最后还是无法供大军使用。”
“我就是随口一说,赵兄不必当真。”邓名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缺乏可行性,四川行都司的地理条件远远不如川西,很多居民都是逃难来的川西百姓。刘文秀经营建昌的时候收集过一遍人口,冯双礼进驻建昌后就继续收拢周围的居民。这两年川西形势开始好转,那些没有被抓走的百姓开始向嘉定州移动,导致建昌和成都之间变得更加荒凉,所有的驿站都要依靠建昌或是嘉定州补给。
邓名又想了一会儿,再次对赵天霸说道:“或许我们可以制定一条政策,凡是肯在这里居住的人,就划给他们大片的山林,一户人家可以拥有上千亩的山林,其中的出产全是他所有,或许这样就有人肯在这里定居了,形成一些村落。”
赵天霸沉思了片刻,继续给邓名泼冷水:“就算一个人能有几座山,可是这里什么都没有,盐巴、茶叶、布匹都要从成都运来。打了猎物、开垦了山田也无处销售,商队也不会来的吧?除非能发现金银矿山,提督打算怎么让人愿意来这里呢?”
邓名轻轻叹了口气,承认自己无计可施。归根结底还是四川残破,在聚拢起足够的人口以前,什么远大的设想都是空中楼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