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起走——他好端端的日子被朱之瑜毁了,所以他也不想让王夫之安心在船山那边舒舒服服地讲学。但朱之瑜说什么也不干了,蒙正发拖家带口一大家子,王夫之那边听说还有大批的家人、子弟,要是这么大的动静还不被清廷发现的话,那也未免太看不起张长庚的能力了。
朱之瑜看不上闯营的人,蒙正发更是对他们深恶痛疾,所以二人在李来亨那里根本不多做停留,要到了船只后直奔夔门而去。一直等到了奉节,这两个人才恭恭敬敬地给文安之送去名帖求见,文督师是天启皇帝的门生,这二人怎么也不敢在他面前托大。听说他们是来帮助邓名消除闯营对川西的影响后,文安之捻须沉吟了片刻,问道:“你们怎么知道是闯营的影响的呢?”
“晚生愚钝,不过这不用多想吧?”蒙正发的口气依旧非常恭敬,不过其中的自信非常明显:“保国公受奸邪迷惑,居然自称‘强盗’……”
“是帝国。”文安之纠正了一下,不过马上就点点头:“当然,意思一样,你继续说。”
“是。”蒙正发应了一声,在他看来,放着好好的官兵、良民不做,非要去当强盗,也只有闯营那帮不可理喻的家伙能干出这种事了,既然如此,邓名不是受他们的影响还能是什么?
朱之瑜的看法也和蒙正发差不多,而且他们认为只要他们到了邓名身边,那么流寇的毒害自然而然就会消退。
文安之不置可否,他琢磨了一会儿,最后缓缓说道:“你们任重而道远啊。”
说完文安之就给他们二人接风,还写了两封信给他们,一封是给邓名的介绍信,另外一封是给陈佐才的。文安之告诉他们邓名闲不住,一年到头乱跑,如果他们找不到邓名就去找陈佐才,后者是川西的中流砥柱——本来文安之对陈佐才并不是很熟悉,不过这一年来陈佐才不断来信诉苦,说川西的师资力量薄弱,还多次想让文
安之帮忙给找些教授来。
文安之对朱之瑜没有太多的看法,不过此人就算辅佐邓名不成,帮陈佐才教书还是没问题的;而如何在妇女和哭闹不休的儿童,陈佐才也是由衷地钦佩:“能带着这么多人脱离险境,蒙崇阳真是大才。”
出逃的时候朱之瑜始终提心吊胆,但现在既然平安脱险,他也忍不住替蒙正发吹嘘几句:“那是自然,蒙崇阳昔日为章巡抚(章旷)参军时,于新墙督师,与鞑子大战,以八千步卒力克数万鞑骑,伏尸数十里。弘光南渡以来,敢战自此始,自蒙崇阳始。”
既然蒙正发能指挥几千人打败数万清军铁骑,一扫南渡以来的颓势,那全家脱逃的事情还不是牛刀小试嘛。
陈佐才微微愣了一下,听朱之瑜的口气,蒙正发好像有过很有名的一场大胜,不过他对蒙正发的了解只是知道对方出过书,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了隆武、永历这些年明清两军在湖广的争夺。邓名在书院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求教授们向学生介绍明清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这些战役陈佐才心里都有数,但肯定没有朱之瑜说的这场。
朱之瑜说的就是王夫之替蒙正发吹嘘的故事。在故事里,王夫之一笔就把南明各地风起云涌的义军都抹杀了,而以八千克数万更是王夫之的杜撰。不过既然朱之瑜信以为真地说出来了,蒙正发也不好出言纠正,更没法说这是给自己脸上贴金,是老朋友王夫之瞎编的。
无论如何,蒙正发也是一个够朋友的人,在他的书里从来都竭力把亲友的责任摘干净;比如这次朱之瑜来自己家,蒙正发就是再不情愿也要护得朋友周全,因此蒙正发也就硬着头皮认下来,对陈佐才微微一笑,表示朱之瑜说得一点没错。
“保国公太不尊重读书人了。”陈佐才对邓名的成见依旧,顿时心里就有了主意:“崇阳先生如此丰功伟绩,他竟然提也不提!哼,还不是因为他见不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