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57章
—最开始都府还有人主张先在江油驻军,然后再视情况安置移民,但邓名不同意这个步骤。即使是一支小部队,孤悬在龙安、保宁地区,也会给成都增加沉重的后勤负担;而且这支部队的目的还非常不明确,明军现在并没有出剑阁北伐的意愿,在这个方向上受到的威胁也不大,常备军放在这里除了起到一个岗哨的作用就再无用处,说不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向屯垦部队蜕化。而且邓名坚持认为,单单驻扎军队并不能称为国土,至少不是正常的国土,只有国民在上面生活、居住,才能称为领地,让政权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

    这批移民将成为川西集团在北方的眼睛,他们的开拓会让随后的移民变得更安全,因此不但人员精挑细选,帝国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保证他们能够在当地立足,并尽快获得粮食自给的能力。

    宪兵帮助匡太平提着他的包袱,一起来到给江油移民准备的休息处。那里只坐着三条大汉,见到匡太平后三个人都迎接了上来。

    “司马求道!”走在最前边的大汉向匡太平伸出了手,看上去他比匡太平还要年长几岁,腰两侧各挂着一把短剑:“前一等兵。”

    由于邓名的示范作用,握手礼在川军中也流行起来,会做出这个动作的人十有八九都是退伍兵。

    匡太平紧紧地握了一下送过来的手,报出自己的性命和军衔,两外两个人也上前报出家门,他们一个是二等兵,一个是中士。和匡太平一样,他们都立过多次战功,有勋章和褒奖,而且都会骑马。

    “国公给你们订好的战马已经派军队运去了,到了江油后你们可以向宪兵领取。还有,给你们的牛和其他的东西都会在这两天送过去。”等他们互相认识后,宪兵简要介绍了一下情况,并再次确认道:“你们真的立刻就走吗?确定不需要接受更多的训练了?”

    “不需要了。”四个人异口同声地答道。

    对于这些去江油的移民,邓名还安排了常备军教官对他们进行了移民前的最后培训,内容当然不是如何种地,而是如何赶车,如何使用火铳、制造弹丸,不过若是移民已经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可以不参加培训课程。

    “嗯,你们是第二批启程的,昨天中午已经有五个人结伙儿出发了。”宪兵抬头看了看天色:“等到午时,如果没有人再来,你们就结伴走吧。下午再来人,就让他等明天那队。”

    每个人都领到了一辆配了一匹挽马的车,两外三个人帮匡太平把他的包袱抬上了车。

    “好沉啊,你这是多少把刀剑?”司马求道笑着问道。

    “两把剑,三把大刀,两把马刀,还有盔甲……”川军一次次东征西讨,现在大刀、长矛在川西非常富裕,就是盔甲也不是稀罕东西。匡太平一边说,一边把包袱解开,把武器放在自己的车上。他一边装车一边顺手点了点已经放上车的东西:帐篷、被褥、柴火、路上吃的米面,还有柴刀。他满意地点点头,继续摆放他的武器:一杆火枪、又是一杆、接着是第三杆,还有一盒弹丸和一小桶火药。

    “缅甸货吗?”司马求看着这三杆火枪问道。

    “是啊。”匡太平再次点点头。他把全部的安家费都用来购买武器了。邓名从缅甸回来的时候带来了几千杆西式的火铳,交给铁器行代售,现在就属这种火铳便宜、质量又好,匡太平一口气就买了三杆。

    把武器在车上摆放整齐,给它们盖上布、捆好绳子,匡太平轻轻吁了一口气,接下来就是等待,午时一到就可以出发了。宪兵说,通往江油的道路上斥候都标注了路标,而且还会有游骑巡逻修补——邓名希望以后不断有退伍人员沿着这条路奔赴北方,把川北彻底掌握在帝国的手中。

    “都出来吧。”一个同伴在大声招呼着,接着就有四个青年女子走出来,其中一个率先走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伐清简介 >伐清目录 > 第15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