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转念一想,这是因为邓名来自未来,他对满清并没有深入骨髓的痛恨。而这个时代的士人参加满清的科举,大概就相当于在抗日侵华期间接受鬼子的伪职。对吕留良来说,哪怕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也足以让祖先蒙羞。
“其实这没有什么。”邓名轻声说道,不过吕留良依旧满脸通红,显然没有把邓名的安慰当真。
“唉。”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邓名对吕氏家族已经是肃然起敬,为了抗击侵略者,吕家贡献出了他们全部的家产和年轻的子侄,吕留良参加科举的时候才十七、八岁,放在后世不过是一个高中生而已,还能要求他做什么?力挽狂澜还是不食周粟?
在穿越到这个时代前,邓名从来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人在明末坚持抗清到最后一刻,而他的感想就是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满清努力让使天下人,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邓名抬手把自己的头盔摘下,轻轻地摆放在桌面上,指着自己的短发问道:“晚村先生可知道,我也是留过辫子的?”
吕留良愕然,而张煌言急忙解释道:“邓提督那不是为了在鞑子吃饭、睡觉的时候去偷袭吗?”
“那是后来的事。更早一些,我在重庆城外遇到靖国公以前,我满脑子琢磨的就是剃头,想的就是别被鞑子抓住杀了。”邓名正色说道:“像文天祥丞相这样的人很少,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不贪生怕死,不为了糊口而做一些违心的事。或许张尚书能做到文丞相那样,但我做不到。晚村先生和我是同类人。我没有为虎作伥,剃头又怎么了?把头发再留起来就行了。”
说完后,邓名对吕留良发出了邀请:“我打算在叙州办一个新的书院,教孩子和同秀才读书明理,不知道晚村先生可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吕留良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反问道:“国公打算教他们什么?”
“明辨是非。”邓名停顿了一下,补充道:“让四川的同秀才们知道,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以无傲骨。”
“原来如此。”吕留良微微一笑,刚才邓名说得虽然简短,但让他卸去心中一些压力:“这应该是我所长,我会尽力而为。”
听到吕留良换了自称后,邓名也微笑起来:“好,征战是我所长,我也一定尽力而为,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保证晚村先生能够在叙州不受干扰地施展所长;嗯,还有敛财,只要我还在这个位置上,晚村先生就不用担心叙州孩子的书本和纸墨。”
“一言为定。”吕留良大声确认道。
既然答应了给郑经钱,邓名就立刻琢磨着要挣回来,在不与郑经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下,邓名要求张煌言增大向日本的销售量。“这才是邓提督本色。”这个要求早在张煌言意料之中,刚才邓名正气凛然了一番,要是在吕留良离开后邓名还不把话题拉回赚钱上面,张煌言就该奇怪了。
郑希对商贸并没有太多了解,只有郑成功临去世的时候留给他一些南洋商户的资源;相对郑希,郑瓒绪的渠道就要多得多了,他父亲郑泰本来就是闽军的户官,是郑成功商贸的最高负责人。就郑瓒绪称,他手中掌握着闽军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东亚贸易路线,知道所有郑成功在内地的联络客商,更和日本的商人都有直接联系。
郑经可以靠清查账册来理清郑泰的商业状况,查明各个贸易伙伴需要的货物种类、数量和交易周期。不过郑瓒绪不需要,他到了舟山后就向张煌言保证,只要张煌言提供充足的货源,他就能把郑家在日本的买卖统统包揽下来,等郑经搞清楚了大概情况后,舟山早已经完全取代了之前金、厦的位置。
在张煌言看来,郑瓒绪摩拳擦掌干劲很足,这当然是因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多次发誓要让郑经只能去土里刨食吃。
不过邓名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