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92章
看擅自发动战争会是什么下场。因此在耿精忠北上时,马逢知一直默不作声,为了回报耿精忠绕过义乌的善意,马逢知还把义乌和其他可能威胁耿军侧翼的驻军统统撤回宁波。

    ……

    张朝逃亡四川后,董卫国就把自己的办公地点搬去了南昌。梁化凤组织军队入浙的时候,董卫国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讨伐耿精忠的部队。不过董卫国并没有用讨逆军这个名字,因为他觉得这是梁化凤先喊出来的名字,而董卫国追求的是江西和江南的平等地位,而不是让南昌依旧隶属在南京下面,即使是名义上的也要尽量避免。一方面避免再给江南勒索税金的借口,一方面董卫国也不愿意位于梁化凤之下。

    董卫国给江西出省作战部队起的名字是“靖逆军”,和“讨逆军”或是“靖难军”都很像,一眼就能看出与他们的同盟关系。在确定广东没有任何异常举动后,董卫国就在南昌发表讲话,称东南各省同气连枝,江西和浙江本来就是兄弟省份,而为大清讨伐叛逆更是臣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动员完毕后,董卫国就命令靖逆军出发,向耿逆的福建发起攻势。赵天霸许诺,若是江西出力,那论功行赏的时候,就会考虑给董卫国一些闽西北的地盘做补偿,当然,有没有补偿以及有多少补偿,要根据出力大小来决定。

    密切关注福建动静的郑经此时也做好了出征的准备,不过郑经打着的是明军的旗号,所以他不可能宣称耿精忠是需要讨伐的逆贼。郑经和马逢知、郑瓒绪他们一样,会打出援闽的旗号来——反正耿精忠正受到清兵的围剿,所以同属明军的浙东军和台湾军,当然要兵发福建支援耿精忠——就算耿精忠的失败无法挽回,至少要保证最多的府县依旧控制在明军手中嘛。

    耿部和讨逆军、靖难军在绍兴周围发生激战的时候,东宁三声炮响,郑经命令陈永华这个他看得一清二楚的老实人留守台湾,负责帮他盯着这块根本之地,延平郡王本人领着刘国轩等大将漂洋过海,大举援闽。

    几乎是同一时刻,尚可喜和尚之信父子也基本商议确定了广东藩的出路和对策。当初两江战事方起时,尚之信就急不可待地要发动兵变,把他父王软禁起来,然后高调反正,一举杀入江西。但老谋深算的尚可喜压住了急躁的儿子,一直静观时局。

    所以一直到蒋国柱、张朝先后兵败,解散了军队,被迫流亡入川的消息传来,尚之信依旧没有发动政变,广东也没有反正重归大明。

    “父王,董卫国已经起兵靖逆了,我们该怎么办?”得到江西的最新动向后,尚之信急不可待地来找尚可喜。在尚之信看来,他父亲那种一味的两面下注,只会让尚藩失去最好的扩张良机:“父王,必须要下决心了。要是父王看好耿精忠,我们就反正,攻入江西;要是父王不看好耿精忠,我们就要旗帜鲜明地出兵福建讨逆。”

    “急什么?你也老大不小了,这么惶急怎么做得了大事。”尚可喜不满地斥责了儿子一声:“这些事为父早就知道了。”

    作为两面下注这门技巧的宗师级人物,尚可喜不慌不忙地拿出来一批旗帜给儿子看,这些旗帜共分为三种,其中一种上写着“荡逆”的字样。

    “兵凶战危,事关本藩前途,全族的生死安危,如何能不顾一切地赌大小?而且你忘记了,我们背后还有一个平西王呢。除了平西王,还有延平郡王,最近郑家的海船不断在本藩周围窥探,那郑经小儿难道会安什么好心吗?”尚可喜一边说,一边把第一种旗帜展示给儿子看:“还要继续观察一阵,才能知道该不该看好耿精忠。但最关键的是,除了观察耿精忠,我们更要仔细斟酌该不该反正。现在局势尚未明朗,我们绝对不能草率行事。而这面‘荡逆’的大旗,无论广东反正与否,都可能用得上。”

    尚可喜的意思就是让尚之信先领兵去福建、广东、江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伐清简介 >伐清目录 > 第19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