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各自归家,一路上都忧心忡忡。
因为曾直面官兵的威胁,所以李伯山明白那群人才不会在意百姓死活,而三老们,安稳日子过久了,虽然苦了点,即使知道他说的是实情,内心一时半刻也不愿意接受。
李大成看到李伯山回来,神色郁郁,便明白此去并未有什么好结果。
“伯山,快进去吧。”
“爹,三老说要先派人去县里打听一下。”
李大成捻着胡子,“我早料到会如此,伯山,咱们问心无愧就行。”
“下河镇久未经风雨,顶多日子过的苦了点,熬一熬也能活下去,自古徭役都是大事,以往下河镇也有,却从未有过胡乱抓人之事,所以三老他们这样做也是情有可原。只是—”
李伯山不小心捻断一根胡须,“我总觉得,天下要大乱了。”
“爹,何以见得?”
李大成摇摇头,“兴许是见的事多了,干旱、战乱再加上朝廷不作为,官吏横行霸道,民不聊生,这样的局势想不乱都难。伯山,我看我们还是要早作打算,多备些粮食,万一天有不测风云,也能及时应对。”
李大成又叫来李叔河。
“叔河,你近日别老待在家里面,多去外面转转,找柱子他们说说话。”
李叔河挠挠头,不解。
“为啥啊?爹你是不是嫌弃我在家吃白饭了?”
李大成被他气笑了,无奈只能点明,“咱家发生这么大的事,你能憋得住,不想找人说说吗?”
李叔河眼前一亮,“我明白了,三老不愿意告诉大伙,咱们平常的议论他们可管不住,我这就去。”
李大成叮嘱他:“有一点你要记住,别把大牛掺和进去。该怎么说你自己琢磨琢磨。”
李叔河拍拍胸脯,“放心吧,爹,我再傻也不会把大牛掺和进去的。”
6.
有吏夜捉人
李叔河的动作很快,一天之……
李叔河的动作很快,一天之内镇上的人几乎都知道官府要募兵抓壮丁了。
尤其是守寨门的几个青壮,听了李叔河的话,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这件事。
“咱们今年的赋税都交了,要是再有官吏来,肯定是要抓人的。”
“可不是嘛,我二姨家的表舅离邻县近,他说邻县早抓过人了,我还纳闷咱们平宁县怎么没动静呢?”
“要是晚上真有官兵来抓人怎么办?咱们还给他们开门吗?”
“你傻啊?开门不等于放虎进来吗?我看有人来了咱们就大喊一声赶紧跑。”
“是啊是啊,我听说他们见个人就抓,我可不想被他们抓去打仗,我们家只有我一根独苗,我要被抓走了,我娘可咋办?”
“那就这么说定了,记住,无论是谁守门都要警醒着点。”
柱子今夜不用守寨门,他家里只有他和他老娘。
柱子娘坐在院子里,对着月光,踩软麦秸杆编东西,柱子用劈刀切红薯。
切成片的红薯晒干后能保存很长一段时间,下锅煮煮,就是一顿饭。
柱子也想让老娘吃点好的,可粮食紧巴紧巴都要交赋税,没办法,只能吃红薯。
他想到了白天镇上议论纷纷的事,心里琢磨着,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要是真的,他被抓走了,他老娘可咋办?
正值夏夜,家家户户在院子里纳凉。
“快跑啊,有官兵抓人了!”
一声大喊传来,宁静的夜晚顿时如水煮一般。
柱子一激灵跳起来,“娘,官兵真的来抓人了!”
柱子老娘有点耳背,刚才的喊声听的不是太清楚,又听柱子这样一说,顿时慌了,手直哆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