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究竟谁才是小偷?
或者说,这个角色,对于陈导演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
这段视频播出后,网络上的列文虎克们也从这番话里嗅到了这个开放式结局的疑云。
大神们纷纷出动,逐帧分析影片的正片、物料以及各种花絮,又盖起了一座又一座的高楼:
正方认为:结尾明明白白地拍出来了,小偷只是书中的幻想。而影片的正片部分,也都只是家的新书。
反方却认为:小偷是真的,结尾的处理才是家不愿面对小偷的死亡,而编造的幻想。
双方各执一词,众说纷纭,解释竟然看起来也都合情合理。因为双方都能在影片中找到大量的细节和证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这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窃贼》拍得太缜密。
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言:“《窃贼》的高明之处在于,影片并不只是在结局强行反转,反而每个看似闲笔之处,都留下了大量彩蛋般的线索。环环相扣,令观众充满了解谜的快感。”
随着票房的水涨船高,这个开放式结局也成为了观众最爱讨论的话题。侦探家、心理学家……也都从自己的专业范畴,提供了多角度的解读。
而最后一个下场的则是磕学家们。
最开始,她们只是在感慨陈导演真的好会拍男人,为什么她镜头下的男演员都能那么帅。直到某天一个资深磕学家留言:
立刻有人将杨倚川和居豪的生活照和电影剧照摆在一起。他们发现,尽管这两个人截然不同。
但银幕形象……却又如出一辙。
无论是人设:一个是小偷,一个是小混混,都是走钢索的法外之徒。
还是气质:两人都野性难驯,英俊不羁,具有某种危险而致命的吸引力。
是怎样执着的导演,才能把两个长相气质完全不同的男演员,都拍成同一种风格?
而就在一片喜气洋洋的磕学家过大年气氛中,另一位路人盲生,又抛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这个新发现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
但搞事情的楼主却并没有给出任何回应。
即使评论区里早已经吵成一片腥风血雨,这位神秘人士,始终没有出现过第二次。
记者们想要找人求证,但也求助无门。因为《窃贼》压根就没有安排路演,也拒绝接受一切媒体采访。
从公映以来,导演和女主角就是半失踪的状态。
居豪倒是还很活跃,但他嘴巴严得很,无论问什么,答案都只有轻飘飘的一句“签过保密协议”。
直到有一天,某个大胆的记者,竟然直接问到了池晏那里。
一次政治集会后,一大群记者围着他,正在问一些相当严肃的民生问题,突然一个人冲出来大喊道:
“Chase,网传《窃贼》有在总督府取景过,请问是真的吗?”
霎时之间,所有人都安静了。
他们没想过真有人敢问这个问题。
但站在高台上的池晏,只是微微一笑。
“刚才是谁提的问?”他漫不经心地问道。
低沉的声音,还是一如既往地充满威慑力。
记者们幸灾乐祸地交换了一个眼神,心想这个狗胆包天的同行,估计能不能活过今晚。
没人应答。
但旁边的保镖立刻站了出来,看似礼貌却不由分说地将那位提问的娱记请到了台下。
仰望着台上的总督那锋利的下颌和巨人般的侧影,这位娱记再找不到半点方才的勇气。
他竭力控制自己发软的腿,战战兢兢地举着摄影机,只觉得下一秒钟自己就要跪在地上。
却听到